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个假期有人欢喜有人愁,温州KTV继续关停,何时开业依然待定

第一财经 2021-10-04 12:44:14

作者:刘晓颖    责编:唐柳杨

一家KTV门店停业一个月进出几百万,抵得上买一套房了。

国庆节,各地商业街上人山人海,喜气洋洋,不少餐厅、影院、酒吧的生意都不错,可温州商人胡迪却高兴不起来。他在温州当地经营的近十家KTV已经关停了半个多月,开业时间却仍处于待定状态。

并不仅是胡迪的几家KTV店如此,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当地的KTV皆处于停业状态。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发现,许多KTV显示无法预订,而记者一连致电多家店,都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当地KTV的停业是由于此轮的疫情防控。此前,由于福建疫情急速扩散蔓延,而温州又与福建接壤,人员交流密切,所以为了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相关部门发布通告,当地的KTV、歌舞厅、演艺厅、游戏厅、麻将馆、棋牌室、桌游室、浴室等娱乐休闲场所一律暂停营业,开放营业时间另行通知。

胡迪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KTV行业的从业者当然也不例外,相关规则必须遵守,但如今诸如泉州、厦门等地都解封了,而温州作为外省城市,那么多KTV还是不让开。更加让他郁闷的是,温州当地其他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也都开业迎接国庆节了,可独独KTV的复工还是个未知数。

“去年本地KTV行业已经经历过一次洗牌重组,很多企业都做不下去倒闭了,之前的合伙人也有退出不干的。再去找钱找人加入合营非常难。”做了二十多年KTV生意的胡迪说,早前他在全国都开过连锁店,多的时候也有几十家,最辉煌的时候旗下的品牌还上过新三板,但如今年岁增长,有心无力,也慢慢退出其他城市的业务,只经营温州本地的生意了。

“去年停业小半年,很多同行都被打趴下了,有些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来。”温州市鹿城区娱乐业协会会长白克告诉记者,温州本地人喜欢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做生意,但每到节假日,一定会回来团聚。所以,当地每逢节假日娱乐业生意就特别兴旺,在外地、外国的读书、工作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也舍得消费。许多在外留学的温州年轻人回来以后因为海外疫情的关系就没有再出去,而是选择留在国内。等到疫情常态化,各类场所正常营业后,这些有消费能力的人也带动了相关的娱乐消费,“年轻人嘛,本来就爱玩、喜欢聚会、开派对,一些本地的高端装修豪华一些的KTV包一个场子,一次花销几千、几万元也是很多的。”

“下半年开始,我们行情是好了一些。这个行业一年就几个黄金节假日,一个月当两个月用。本想着今年过节可以弥补些损失,结果错过了中秋节,现在又要错过国庆黄金周。如今租金、人员工资、投资利息怎么办?我们也经受不住再一次的打击啊。”胡迪给记者粗算了一笔账,一家30个包间左右的KTV,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米,每个月的租金大约是20万元;一个普通员工(服务员、保安、清洁员工等)一个月的工资在4000-5000元,一个管理人员诸如店长、经理则要更高一些,一个店里的员工少则40~50人,多则70~80人,如此单月人工成本支出也要30万元左右。如果停业,单就前述两项成本每个月倒亏50万元。他在温州当地经营的近十家KTV,亏损的钱抵得上在城里买一套房了。

像胡迪这样的情况案例或是如今国内KTV行业没落的一个缩影。

国内KTV行业早已过了当年的黄金时期。一些商业地产招商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新开业的商城早就不再倾向于找一些连锁量贩KTV了,“它们甚至不在我们的考量范围,又不带人流量。”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

没人去K歌带来的影响则是整个行业面临大量的关店。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1年3月,我国现存的KTV企业剩6.4万家,注销或吊销的企业多达4万家,几乎相当于现存数量的2/3。到了今年8月,企查查的数据则显示,现存的KTV企业数量为5.8万家。

但也有人持较为乐观的观点。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认为,纵然与高峰时相比,如今的KTV经营场所已经消失一半,但全国仍有数万家,仍维持着正常经营,说明还是有很多消费者的。从平时的观察中也不难发现,在进入KTV的消费群体中,也不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有年轻人。这也意味着,年轻人并没有完全抛弃卡拉OK,他们也会在KTV场所寻找生活的快乐。只是,比起他们的父辈,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更多。

白克承认如今KTV行业的人流被其他的娱乐项目分流,资本不再进入这个老行当,而是去向了其他的新产业,比如这两年流行的剧本杀,但在他看来,KTV行业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因为人们的社交需求永远在,“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都需要一个娱乐社交属性的空间,而KTV是符合这个属性的,现在传统的量贩KTV都在更新换代谋求转型。”

(本文中胡迪为化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