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卫:新冠致四成结核病未治疗,死亡人数15年来首次上升

第一财经 2021-11-03 17:37:00 听新闻

作者:马晓华    责编:杨志

2020年全球约有990万人新发结核病,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死亡人数出现15年来首次上升。

新冠防控措施的实施,一方面让流感四大主要流行株中的B/Yamagata谱系在全球监测网络中缺位,但另一方面,同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结核病防治却没那么幸运。

由于新冠疫情的防控,2020年,超40%的结核病患者没有获得治疗,结核病死亡人数出现15年来首次上升,上升了5.6%。这一现象与全球终止结核的目标背道而驰。新冠大流行导致的基本卫生服务中断,开始破坏多年来在防治结核病方面取得的进展。

图表来源:《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 (下同)

新冠大流行加剧结核疫情

从中国国家卫健委近十年来发布的1-11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看,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的全国诊疗次数,在2020年出现了首次下降,其下降幅度达到11.5%。这对依赖面对面的传统医疗模式生存的医疗机构以及需要得到医疗服务的患者来讲,都是致命的伤害,结核病尤其严重。

“结核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都需要通过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还不能满足这个疾病领域的需求。因为防控措施的限制,很多人不能去医疗机构做结核杆菌的检测、化验,减少了对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后续的治疗更是受影响。”一位结核病专家表示。

这种情况在全球都如此。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相比2019年增加了10万人;全球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结核病死亡数从2019年的121万增加到128万,这是自2005年以来结核病死亡数首次出现增加。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目标达成进一步偏离轨道。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是,结核病病例报告数大幅下降。全球2020年数字较2019年下降18%,当年新诊断报告结核病病例数下降到2012年的水平,倒回去了8年。

“全球只有不到60%的患者获得了治疗和关怀服务,也就是说2020年在总共发病人数990万人里有410万人没有得到诊断,或者诊断没有报告到国家结核病防治系统,而没有得到治疗服务。获得治疗的人数从2019年710万下降到2020年的580万。”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公室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传播感染/结核病技术官员陈仲丹博士表示。

新冠大流行不仅减少了发现、治疗结核病患者的人数,也让更多的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得到诊断,从而没有获得治疗。

“在2020年这一年,有30万的耐多药患者没有被发现和治疗,主要在中国、刚果金、印度等。”陈仲丹表示。

据陈仲丹介绍,从2012-2019年(耐药结核的治疗到2018年),结核病治疗成功率都在缓慢地上升。

但疫情之后,当前治疗人数、预防人数和经费投入,与全球联合国结核病高级别会议上制定的2018-2020年目标,正在背道而驰。

结核防治经费下降一半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结核防治经费方面,2020年出现了下降,当年经费投入不如目标经费的一半。

结核防治经费的多少不止关系到结核病的基本服务预防和诊断治疗,还关系到结核病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相当比例患者出现了灾难性支出。

因结核导致的家庭灾难性支出指的是,个人自付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陈仲丹表示,所有的结核病患者中,有47%出现了家庭灾难性支出,而耐药结核的病人承受着更大的经济负担,有87%耐药/耐多药患者出现了家庭灾难性支出。

经费的下降,还将影响着结核防治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根据全球终止结核病的目标,2025年之前需年均下降10%,2025年以后需年均下降17%,而现在的下降水平只有2.2%。

根据俄罗斯、南非及一些欧洲、美洲国家的经验,如果把现有的防治技术用好,包括预防性治疗、早筛、早治、早诊、社区参与以及和卫生系统更好地衔接,下降速度可达到10%。不过,陈仲丹认为,如果没有更好的诊断技术、新药、治疗方案、疫苗问世,2025年以后实现发病率年均下降17%不太可能。

最近几年,在结核病领域的一些诊断技术进展较快。截止到2021年8月,WHO已经批准了20个新的诊断技术,尚有13项诊断技术正在进行评估,19个诊断技术已经问世没有评估,25个在研发之中。在药物方面,对敏感结核、耐多药结核以及结核感染治疗的25个药物已经进入到临床试验,其中有两个药已经进入快速评审通道,一个药最近已经被美国FDA予以批准。疫苗方面,进入到临床试验有14个疫苗。

终止结核病战略仍存在一系列的挑战。陈仲丹认为,首先,病例发现不足。其次,卫生系统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包括:地方卫生系统薄弱,全面健康覆盖进展缓慢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