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融M2低位回升,宽信用缓缓启动——10月金融数据解读

2021-11-11 17:18:33

作者:任泽平    责编:张健

从社融来看,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10月社融同比增速10.0%,与上月持平,仍处历史最低值,政府债券、信贷成主要支撑项。

10月金融数据显示:社融M2低位回升,宽信用缓缓启动。

1)从社融来看,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10月社融同比增速10.0%,与上月持平,仍处历史最低值,政府债券、信贷成主要支撑项。

2)从信贷来看,信贷增速11.9%,与上月持平,企业端信贷仍呈现短期化,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修复。

3)10月M2同比增速8.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2.8%,较上月大幅回落0.9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连续7个月走阔。

4)随着经济放缓加快,通胀筑顶,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部分已经显示放松迹象。只不过,时代转身了。

未来货币政策将将经历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四步曲,当前正处于慢转弯阶段:央行对绿色经济定向降息再贷款;房地产合理融资逐步缓解,“至暗时刻”正在过去;地方专项债放量发行。

5)我们正在经历宽信用的换挡期,从刺激房地产到支持新基建,从逆周期到跨周期,从大水漫灌到精准直达。

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大方向是宽信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但这一次宽信用的方式不同以往,告别房地产和基建,拥抱新基金、新能源、绿色经济,中小企业。对于房地产,政策出现松动,但属于对政策执行的纠偏和微调,不会动摇“房住不炒”根基。对于全面降准或降息,央行态度偏谨慎。

从社融来看,10月社融同比增速10.0%,与上月持平,仍处历史最低值,政府债券、表内信贷为主要支撑。

10月存量社融规模30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0%,较上月持平,仍处历史最低水平。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70亿元。从供给端看,监管层释放稳信贷信号,鼓励绿色金融,提高银行放贷意愿;从需求端看,财政后置、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共同支撑社融筑底。

从社融结构来看,政府债和表内信贷为支撑项。

1)社融口径信贷恢复多增。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752亿元,同比多增1089亿元。

2)表外融资止住连续七个月的多减态势。10月表外融资减少2120亿元,同比少减18亿元。其中,新增未贴现票据同比少减203亿元,边际修复。信托贷款同比多减186亿元,压降幅度收缩,主因10月集合信托到期规模大幅减少;委托贷款少减1亿元,基本持平。

3)政府债券发力。10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167亿元,同比多增1236亿元,其中 10月最后一周专项债发行创年内新高。预计11月有7000亿元左右专项债和3000亿元左右国债蓄势待发,将支撑社融修复。

4)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比均小幅少增。10月企业债券融资2030亿元,同比少增233亿元,较上月环比增加836亿元,主要由城投债贡献,投资者风险偏好仍然较弱。10月新增股票融资846亿元,同比少增81亿元,环比多120亿元,延续稳定,10月国内股市维持震荡。

信贷仍处磨底阶段。10月信贷同比增速11.9%,与上月持平,监管松动叠加新基建发力,信贷需求有望逐步修复。

总量上,信贷仍处磨底阶段。10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9%,与上月持平,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随着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逐步开展,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有望改善。

企业贷款方面,短贷和票据融资仍为主要支撑,但中长期贷款少增幅度收窄。10月新增企业贷款3101亿元,同比多增766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少减549亿元,与再贷款等补充流动性有关。票据融资多增2284亿元,连续五个月多增冲量但本月增幅减少,银行优先满足信贷需求。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923亿元,连续四个月少增但幅度边际收敛。监管层释放稳信贷信号,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传递新基建,有望带动企业融资需求逐步回暖。

居民贷款方面,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修复。10月新增居民贷款4647亿元,同比小幅多增3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426亿元,同比多增154亿元,与消费缓慢修复有关。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221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多减态势,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明确提出金融要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保障刚需群体的住房贷款发放,托底居民中长贷需求。

10月M2同比增速8.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2.8%,较上月大幅回落0.9个百分点。

10月M2同比增速8.7%,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

1)10月新增财政存款1.11万亿元,同比多增2050亿元。10月是传统缴税大月,加之当月地方债放量发行,带动财政存款多增。但财政支出的规模和效率提升,对冲了缴税月的财政存款增加,提振M2增速。

2)10月新增非银存款1.24万亿,同比大幅多增9482亿元。10月股市流动性整体偏宽松,单月外资净流入328亿元,加之季初商业银行将存款重新转化为理财产品,带动当月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多增。

3)10月新增企业存款-5721亿元,同比少减2921亿元。10月新增居民存款-1.21亿元,同比多减2531亿元。季节性因素促使企业和居民存款向财政和非银存款转化。

我们正在经历宽信用的换挡期,从刺激房地产到刺激新基建,从逆周期到跨周期,从大水漫灌到精准直达。

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仍是宽信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但这一次宽信用的方式不同以往,告别房地产和基建,拥抱新基金、新能源、绿色经济,中小企业。对于全面降准或降息偏谨慎。

对于房地产,政策出现松动,但属于对政策执行的纠偏和微调,不会动摇“房住不炒”根基。9月以来房地产融资政策出现松动迹象,监管层要求“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媒体报道10月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已基本恢复正常,RMBS重启发行,部分房企有计划近期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这些都是在大框架下的纠偏和微调,不改变“房住不炒”总基调。

对于绿色金融,新基建,央行定向降息大力支持,将逐步成为宽信用的主要渠道。11月8日,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预计将释放1万亿级别的增量资金,相当于定向降息再贷款支持绿色经济、新能源,兼顾了长期发展和短期诉求。这同样在宣告以后刺激经济不再刺激房地产、老基建和重化工业了,改为“刺激”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作为稳增长、跨周期的工具。时代转身了,房地产和老基建的时代逐渐落幕了,新基建和新能源时代启动了!

(作者为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金融监管总局答一财:鼓励银行优化信用评估模型 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投放

冯燕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指导银行机构依法合规用好信用信息,提升共享应用效能。

04-10 16:35

助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解读关于进一步做好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

2024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构建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制度,确保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该通知对各地区提出了加强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完善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等工作,并要求各地区在2024年2月29日前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将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

02-01 02:28

超预期降准,释放的信号?

1月24日,央行宣布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重申观点:总量宽松落地、基本面利空累积等,或使得债市“潜在”风险累积。重申观点:总量宽松落地、基本面利空累积等,或使得债市“潜在”风险累积。

01-25 16:23

信用赋能未来:中小企业的新发展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将健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时刻面临难以获取客户信任,人才招聘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陷入找不到合作伙伴、合作关系不稳定的境地。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因为规模较小、注册时间较短、品牌知名度较弱等原因,同时缺乏可信、全面的信用档案和展示平台,导致它们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难以应对以上问题。

2023-12-20 00:51

信用利差步入收官之战

临近年末,高收益板块的资产荒行情再次显现,预计央行或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者需关注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融资政策趋严引起信用环境收紧等风险因素。

2023-12-05 15:1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