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安永联合发布《202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调研报告》

第一财经 2021-12-29 18:41:19

作者:安永EY    责编:张健

结合调研结果,我们以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面临的挑战、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使用情况、有待提升的工作领域等角度为出发点提出了五大洞察,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本调研报告。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了解企业在年报披露,特别是财务报告编报方面面临的普适性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略尽绵薄之力,也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有助于技术平台方更深入了解企业关心的问题,为日后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们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为切入点,深入调研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公司对年报提速和财务能力建设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如下洞察与大家一同分享。

序言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外部报表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披露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层也希望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实现财务报告的自动化,提升年报披露速度,并以此助力财务职能数字化转型。

随着ERP工具的普遍应用以及结构化数据的多年积累,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在会计核算自动化以及业财融合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备了年报提速的基本条件。此外,市场上财务报告自动化的工具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经过多年的优化升级,产品功能也日臻完善。财务报告自动化工作可谓是水到渠成。

那么中国上市公司目前财务报告自动化进度如何?年报披露时间是否已经满足各方需求与预期?对于有年报提速需求的中国上市公司,工作重点与难点集中在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组成联合工作组,收集了10,000余家中国及海外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从行业、上市地、规模等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并且编制了调研问卷,发放并最终收集了220余家中国上市公司的回复。结合调研结果,我们以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面临的挑战、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使用情况、有待提升的工作领域等角度为出发点提出了五大洞察,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本调研报告。调研过程总计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

希望这份调研报告能够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了解企业在年报披露,特别是财务报告编报方面面临的普适性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略尽绵薄之力,也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有助于技术平台方更深入了解企业关心的问题,为日后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调研说明

为完成本报告,我们进行了如下调研活动:

公开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全面研究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披露时间,我们从Wind数据库获取了所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股上市公司”)、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以下简称“香港上市公司”)、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及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美国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股票代码、上市交易所、公司所属行业、2020财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2020财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日期、2020财年营业收入、2020财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总资产、员工人数等信息。对于香港上市公司和美国上市公司2020财年年报披露日期,我们通过香港联交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网站获取。此外,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及其《修订说明》的规定,将上述上市公司中的非金融行业公司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种规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同银监会、保监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研究制定,并经国务院同意于2015年印发的《金融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上述公司中的金融行业公司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种规模。我们获取上市公司样本共计13,382家,剔除无效样本[1]2,431家,剩余有效样本为10,951家。

问卷调研:我们向220余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美国纳斯达克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以下合称“中国上市公司”)发放并收回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时间影响因素和提速计划》调研问卷。问卷问题涵盖公司基本情况、年报披露时间影响因素、年报提速计划等方面的内容。问卷受访者主要为上市公司负责年报或者财务报告的高级管理人员。

专家学者访谈:我们与财务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访谈,讨论企业财务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的影响等。

上述所有调研活动共同构成了我们此次调研报告的基础。

摘要

随着财务4.0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数字化建设,希望把更多的财务资源从重复的核算与财务报告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业务伙伴、管理分析、全面预算等更有价值、更能支持管理层经营决策的活动中来。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字化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方面仍需提升?我们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为切入点,深入调研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公司对年报提速和财务能力建设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如下洞察与大家一同分享。

1.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普遍存在“压线交卷”现象,年报披露时间与管理层及外部报表使用者的预期存在显著差距。其中金融行业表现优于其他行业,但是与全球行业最佳实践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普遍存在“压线交卷”现象,超过60%的中国上市公司于截止日期前15日内披露年报。

根据我们获取的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日期信息显示,中国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披露普遍呈现出明显的“压线交卷”特征。75.5%的中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91-120天内披露年报。其中61.5%、70.4%和58.5%的A股、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106-120天内,即截止日期前15日内披露年报。

美国上市公司整体年报披露时间显著早于A股和香港上市公司,差距原因主要是监管机构的要求不同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能力的差别。

香港上市公司整体年报披露时间与A股市场类似,大多数公司集中在2020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91-120天内披露年报,其中66.3%的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106-120天内,即截止日期前15日内披露年报。美国市场的情况则与A股及香港市场不同,过半数美国上市公司在2020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60日内披露年报。年报披露时间距离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超过105天的比例仅为3.1%。

形成上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要求不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均要求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年报,其中香港联交所还要求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披露年度初步业绩公告。而SEC要求美国本土公司按照如下要求提交年报:

对于境外发行者(Foreign Private Issuer), 即在美国上市的非美国本土公司,SEC的要求则有所放宽,允许其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披露年报。

那么如果A股和香港市场监管机构提高对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要求,上市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呢?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年报披露时间已经比较有挑战或者有很大挑战。

可见,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不同要求和企业本身财务报告能力的差距共同造成了A股及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差距。财务报告能力建设是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提速的基础。

金融行业是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排头兵”,但与全球同行业最佳实践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基于对所有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分析,我们注意到,金融行业的年报披露速度最快。38.1%的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能够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90天内完成年报披露。

金融行业存在交易量大、单笔交易金额小的业务特点,会产生海量的业务和财务数据,本应是核算和报告挑战比较大的行业。但是为什么金融行业年报披露时间可以明显早于其他行业?我们认为主要是金融行业在业财系统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质量治理方面起步更早、成熟度更高所致。

即使金融行业已经是中国上市公司中年报披露效率最为领先的行业(2020年度年报平均年报披露时间为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103天),但是与全球金融行业最佳实践相比(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金融企业平均年报披露时间为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69天),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金融行业中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业为例进行分析,70%以上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银行都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50-60天内披露年报;50%左右的中国上市银行(主要是A+H股两地上市的大型银行)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80-90天内披露年报,另有40%以上的中国上市银行(主要是A股上市的中小型银行)则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110-120天内披露年报。

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的要求和投资者的需要。因为银行市值普遍较大,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银行基本都符合大型“加速编报”公司的条件而需要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60天内披露年报;香港联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3个月内披露年度初步业绩公告,对于A+H股两地上市银行而言,选择在90天内同时发布A股年报和H股年度初步业绩公告,可以更好的满足香港和内地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其他A股上市银行则需要在年度结束之日后4个月内发布年报。

如前所述,由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质量治理起步更早、成熟度更高,所以A+H股两地上市的大型银行一般可以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90天内披露年报。但是基于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现状,如果要像美国上市银行一样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60天内披露年报,还是非常有挑战的。

公司规模与年报披露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核算标准化、数据质量治理、信息化建设等可以抵消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对年报披露难度和时间的影响。

对于香港上市公司,公司规模越大,年报披露时间越晚。但是对于A股上市公司,大型公司在3个月内披露年报的占比为27.6%,相比中小型公司的占比反而略高一些。

我们分析,这应该主要源于大型上市公司核算更标准,数据质量更高,流程更健全,信息化建设程度更高。上述因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型企业业务活动多、数据量大给核算和财务报告披露带来的挑战。SEC对美国本土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要求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上述观点。越是大型公司,SEC要求的年报披露时间越早,一方面是因为大型上市公司相对来说更受投资人尤其是机构投资人的关注,因此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大型公司的核算标准、内控流程、系统建设等方面更为健全,更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年报披露。

可见,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规模没有必然联系,财务报告能力才是决定年报披露时间的关键。

管理层及外部报表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有更高的预期。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年报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包括外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内部使用者的经营管理决策等。而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信息如果失去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外部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年报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上市公司内部的管理层同样期待提升年报编制效率,加快年报的披露速度。除了满足外部投资人、股东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更高期望以外,加强内部财务管控、助力财务转型、智慧财务建设也是中国上市年报提速的重要驱动因素。

此外,73.3%的受访者表示,关于年报提速工作,他们已经有计划或者有行动,其中15.4%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3.1%已经完成报表提速工作。

对于具体年报提速时间,76.9%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年报披露时间在3个月以内。相较于超过75.5%的中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后第4个月披露年报的现状,年报披露时间应该提速约1个月。

2.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瓶颈”,其中单体数据收集、合并抵销、现金流量表编制、财务报表附注编制是财务报告编报的最大挑战。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是解决上述挑战的有效手段。

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瓶颈”。

如果将上市公司的年报内容分成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部分,那么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公司投入较多资源和时间来完成。本次调研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对于年报中非财务报告部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对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没有任何影响或者有较小影响,只有4.5%的受访者认为非财务报告部分有重大影响。所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瓶颈”是财务报告。

而要完成财务报告则需要完成单体公司结账以及合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编制两项工作。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公司都可以在会计年度结束后2周内完成单体公司结账工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其中有76%受访者表示可以在10天以内完成单体公司结账工作,剩余24%需要10天以上。

对于单体公司结账对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影响,72.7%的受访者表示核算和结账对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没有任何影响或者有较小影响,只有9.1%的受访者认为核算和结账对年报披露时间有重大影响。

相对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在4月下半月披露年报的时间而言,单体公司结账一般最多只占据其中14天,即不超过13.3%。所以,提速单体公司结账环节对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影响有限。年报提速工作的重点工作领域应该是合并财务报告的编制。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瓶颈”是财务报告,而财务报告的重点是合并财务报告的编制。提高合并财务报告编报效率是年报提速的关键。

单体数据收集、合并抵销、现金流量表编制、财务报表附注编制是决定财务报告编报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一家上市公司要完成合并财务报告工作通常需要如下步骤:

根据我们的经验,上市公司在以下四个步骤中面临的挑战相对更大,耗时也相对更长(以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排列):

- 单体公司数据收集

- 合并抵销

- 现金流量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一部分)

- 财务报表附注编制

这四个步骤的挑战主要来自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以及集团总部与单体公司之间的沟通工作。我们将在本报告的后续内容中对如何利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提高这四个工作步骤的效率与效果进行深入讨论。

进行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2]是解决上述挑战的有效手段。

以传统手工方式完成合并财务报告,每家单体公司需要将本公司的科目余额表,甚至部分从明细账整理出来的信息手工填报到集团总部要求的报表和附注模板。总部在完成合并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的过程中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单体公司进行反复沟通,例如关联方对账差异调节、异常波动解释等。这不仅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源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口径的一致性也成为了集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因为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一般可以实现自动从各单体公司的核算系统抓取完成合并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所需的财务数据,固化数据映射逻辑,从而节约手工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时间。

我们的调研结果也印证了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的效果。首先,从用户使用感受来说,已经启用了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公司,有68.8%的受访者对上线效果满意,认为平台全部或者基本实现了企业预期的功能目标。

其次,从年报披露时间角度来看,很多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显著早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例如,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能源、金融、医疗保健行业中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大型上市公司平均年报披露天数较之未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大型上市公司平均年报披露天数分别缩短30天、25天、12天。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是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报挑战的有效手段。

3. 目前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仍停留在“核算型”财务阶段,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普及度不足。较高的初始投入和预期项目推进难度是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犹豫不前的关键原因。

目前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仍然停留在“"核算型[3]财务阶段,核算和财务报告等传统工作仍然占据财务部门较多时间。

调研结果显示,过半数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部门仍然有超过30%的时间用于核算和财务报告工作,甚至有30%的上市公司核算和财务报告工作占据财务部门50%以上的时间。

财务4.0时代,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从核算和财务报告职能转移至更能支持管理层经营决策的职能,比如业务伙伴、预算和管理分析等。要实现这个转变,首先要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将财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和财务报告中解放出来,以释放更多的资源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访谈了著名会计学家、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黄世忠教授。黄教授表示,“在新经济时代[4],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算法和算力的提升,将加速财务会计工作的自动化。企业财务工作中的报账、核算、出纳以及财务数据分析都直接可以由系统代替完成,从而解放财务人员劳动力,不断优化财务资源的配置。此外,财务工作要向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而不是只有核算功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程度整体偏低,公司管理层的顾虑主要源自对较高的初始投入和预期项目推进难度的考量。

我们调研的220余家上市公司中,目前只有29%的公司启用了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

其中,集团内实体数量越多,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者占比越大。这也与我们的理解一致。集团内公司数量越多,合并财务报告难度往往越大,所以公司也更有动力考虑使用技术手段去解决手工合并财务报告面临的挑战。

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建设项目周期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间,主要包括前期梳理、现有系统和数据优化、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实施和上线三个阶段,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前期梳理的咨询成本、合并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软件成本和实施成本等。此外,项目还可能涉及对现有系统和流程的改造,需要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就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的目标达成一致,协同业务、财务、IT等相关部门联合工作方可达到预期效果。较高的投入和预期项目推进难度是很多上市公司未进行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建设的原因。

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上市公司,主要还是集中在财务报告功能的使用,管理报告和预算功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提供财务报告自动化服务的软件为企业业绩管理平台(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latform, “EPM”)。该类平台一般包括合并财务报告、全面预算、管理分析报告等多种功能模块。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目前已经启用EPM平台的公司中有65.6%仅利用了平台的财务报告功能,另外34.4%的公司同时还启用了管理报告和预算功能。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合并财务报告自动化往往是使用EPM平台的第一步,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 财务报告用于满足监管及合规要求,是企业的刚性需求。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在规定的截止日前披露财务报告。而管理报告和预算则更多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需要,是否需要优化提升更多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意愿以及管理需求。

- 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降本增效效果更为明显。进行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可以将大量财务资源从繁重的重复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直接节约企业的财务报告人力成本。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的效果也很容易通过财务报表和附注的自动化比率进行定量考核。根据安永的相关项目经验,一般大中型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后,报表附注自动生成率显著提高。

- 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复杂性相对较低,上线不确定性较小。首先,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相对固定。上市公司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要求,再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编制财务报告。相比需要定制化的管理报告和预算体系,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相对统一,且不会有频繁的变动。另外,财务报告自动化需要衔接的系统相对单一。财务报告自动化一般只需要对接核算系统,相较于管理报告和预算的自动化可能需要对接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系统对接工作相对简单。

- 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对基础数据及业财融合要求相对较低。财务报告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核算系统,包括科目余额表、辅助核算维度、明细账、凭证等。此外,要实现自动合并抵销,还需要涉及到客商、股权关系等主数据。上述数据要求,对于公司打通业财系统,实现业财数据融合的要求相比于管理报告和预算体系自动化建设要低很多。

综上所述,相对于管理报告和预算自动化,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难度相对较低,更容易达成阶段性成果。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公司启用EPM平台都从财务报告自动化开始。不过,在实现财务报告自动化的基础上,很多公司已经开始进行管理报告和预算体系的优化和提升。相信未来财务数字化建设的重点领域会从核算和财务报告自动化扩展至管理报告和预算的自动化。

4. 前期基础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企业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即使对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效果满意的公司,其平台效果及应用范围也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部分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公司认为平台功能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主要集中于单体公司数据收集、合并抵销、现金流量表编制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编制方面,这同时也是合并财务报告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四大步骤。前期梳理工作不到位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对于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但是认为平台没有完全实现其预期功能的企业来说,对其披露年报影响最大的环节仍然集中在单体公司数据收集、合并抵销、现金流量表编制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编制四个方面。

以下就这四个最重要的关注点按照合并财务报告流程先后顺序逐一分析:

单体数据收集

对于单体数据收集方面,集团无法自动抓取部分单体公司的数据及管理维度信息是公司认为最需要提升的两个方面。

对于单体公司数据,可能会存在集团公司内部核算系统不统一的情况,甚至有一些没有实质业务的公司可能还处于手工核算和报告阶段,会计科目和辅助维度也可能存在集团内部各实体之间的差异。对于这种情况,前期梳理阶段必须将核算标准化工作做到位,将公司会计科目和管理维度标准化,然后与报表主表和附注进行映射,并将这种映射关系部署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中。数据抓取的充分性和全面性,也是前期梳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全面梳理报告数据需求,并确定数据来源,方可实现对报告披露需求支撑的最大化。

合并抵销

对于合并抵销方面,关联方交易和余额的抵销是公司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联方交易和余额的抵销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动化平台上线前,是否有梳理清楚公司的关联方清单、关联方交易涉及的会计科目和辅助维度,并要求现有核算系统进行必要的优化升级,做到每个关联方交易和余额涉及的科目都有匹配可以用于识别的关联方交易和余额的辅助维度。此外,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关联方对账功能也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对账平台是否可以追踪到每一笔关联方交易,当对账出现差异时,是否可以清晰显示形成差异的具体凭证,方便用户追踪差异原因并解决差异。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公司在前期做好基础梳理工作,厘清需求和确定解决方案。

我们的调研结果也印证了上述观点,目前已经启用了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但是对平台效果不甚满意的公司,对关联方交易和余额的合并抵销最大的痛点就在于交易和/或往来科目中没有包含可用于对账和抵销的关联方信息以及对账差异追溯及问题解决耗时较长。

综上,前期梳理工作阶段需要梳理清楚关联方清单,设置关联方辅助维度,并将所有关联方交易涉及的科目都与关联方维度进行匹配,这样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才能抓取到关联方交易和余额数据,充分利用关联方对账平台完成关联方对账,并自动出具合并抵销分录。

现金流量表

对于现金流量表编制,痛点主要集中在系统没有设置现金流标签以及核算颗粒度不足以支持现金流分类,从而系统无法自动披露现金流量表。这也与我们对大多数公司系统和数据现状的理解一致。大部分公司核算系统没有设置现金流标签,无法自动将所有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归类到现金流量表披露的不同类别,需要很多手工拆分工作。另外对于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基础数据颗粒度不足以支持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例如其他应付款的会计科目或者辅助维度中均未区分经营性应付款和投资性应付款,所以其他应付款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化无法直接拆分至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可能需要财务人员更多手工工作才能完成。

公司在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的前期梳理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现金流量表需求,研究确定实现现金流量表自动披露的数据需求,并在财务系统中进行优化,为后续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中的现金流量表自动化建设打好基础。

财务报表附注

对于财务报表附注编制,调研结果显示,启用了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但是对平台效果不是很满意的公司中有65%的受访者表示附注自动化比率在50%以下,有40%的公司甚至自动化比率在30%以下。相对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可以实现财务报告附注80-90%的自动化比率范围来说,50%以下的自动化比率确实偏低。

对于报表附注自动化比率偏低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核算颗粒度、标准化不足,影响数据质量以及平台数据抓取范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还是平台上线前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在前期梳理阶段,必须梳理清楚全部有固定逻辑和规则、可以实现自动化披露的报表附注及其所需的底层支持数据,并且对数据现状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可以支持报表附注的自动披露。如果不能,则需要先行对数据进行治理和优化。

综上所述,所有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但是对平台效果不甚满意的公司,问题出现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前期梳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为平台的部署和实施提供足够的数据基础和清晰的逻辑设定。

已经启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并对上线结果表示基本达到预期的上市公司,平台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如前所述,对于已上线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上市公司,68.8%的受访者对公司目前所使用的合并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表示满意(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对现有平台不满意的公司,有70%的公司仍认为目前披露年报的时间比较有挑战或很有挑战。与之相比,对平台满意的公司中,此比例下降至50%。可见,对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表示满意的公司确实从平台受益更多。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对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满意的上市公司在单体公司数据收集以、合并抵销、现金流量表编制方面面临的挑战确实有显著降低,但是财务报表附注编制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对于当前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的附注自动化比率,52.3%的受访者表示所使用的平台附注自动化比率低于50%,38.6%的受访者所使用的平台附注自动化比率为50%-80%,自动化比率高于80%的占比仅为9.1%。

根据安永的经验,对于报表附注自动化比率的高低,其决定性因素还是财务数据质量。例如核算颗粒度不足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无法抓取足够明细的数据来支持更多报表附注的编制。

此外,调研结果显示,即使对在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使用效果满意的上市公司,也表示了希望平台可以实现对凭证级数据的抓取,允许用户自行配置报告模板及与底层数据的映射关系,自动区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股权变更,并自动区分股权变更前后不同期间的报告处理等,对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较高的要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充分重视前期梳理工作,明确输出端报告需求,据此梳理输入端数据需求,并在实施蓝图中对数据和报告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清晰界定,以确保平台上线效果。

5. 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向“决策支持型”财务转型是未来上市公司财务能力提升的关键。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从最初的手工记账,发展到目前全面数字化应用的时代。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是目标纲要》中,数字化独占一篇——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将成为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行动纲领。据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5年中国数据规模将达到48.6ZB,总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之下,数据赋能企业价值的前景将大有可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数字化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安永多年服务客户的经验,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不少痛点,比如企业集团内不同公司共用的信息没有进行统一,造成信息可靠性存疑,信息分析低效,严重制约了财务数据支持经营管理与决策的需要。

我们建议企业在未来工作中,重点关注数据规范的统一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打破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壁垒,构建业财数据标准化体系,实现业财数据的同源和共享,释放数据价值,提升管理效率。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打通业财系统,提升核算自动化比率、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建设及主数据规范和治理会成为企业未来年报提速工作的主要方向。

随着数字化的持续深入,企业面对日益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内部管理及外部市场环境需求,财务职能从“核算型”财务到“决策支持型”财务的蜕变也迫在眉睫。

根据调研结果,超过66.5%的受访者认为公司未来财务能力提升的重点工作领域包括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业财税一体化建设及人工智能与流程自动化建设。约55.7%的受访者认为多功能共享中心建设是未来财务能力提升的重点工作领域。约44.8%的受访者认为打造数据资产是未来财务能力提升的重点工作领域。

精准的会计核算,即财务数据的标准化、自动化以及可追溯性,正是“核算型”财务到“决策支持型”财务蜕变的根本。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借助数字化的手段,让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告等传统财务职能更多地交由系统自动完成,财务人员可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预算、分析、控制等活动中,充分利用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发挥决策支持的职能。

黄世忠教授也表示,“进入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与数据分析的融合将日益紧密。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挖掘和分析实时更新的数据,支出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潜在的发展机会,在参与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现价值。”

相关信息:

[1] 例如由于特殊原因,2020年度没有披露年报或者年报披露时间距离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超过4个月的样本。

[2] 财务报告自动化建设是指对单体公司数据收集、准则和币种转换、合并抵销分录、现金流量表编制和财务报表附注编制等财务报告编报工作中有固定逻辑的部分进行规则梳理,并将梳理结果在财务报告自动化平台中予以落地,最大限度自动化合并财务报告工作。

[3] “核算型”财务是指将较大比例的财务资源用于核算和财务报告的财务职能设置。

[4] 黄世忠教授在《新经济新模式新会计》一书中,将新经济定义为以智力、研发、 创意、创新、数据、流量等无形资源为主要驱动因素,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经济形态。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