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英国人阿什的生活账本:半年电气费涨近90%,工资涨幅没跑赢通胀

第一财经 2022-03-15 15:39:15 听新闻

作者:康恺 ▪ 陈玺宇    责编:盛媛

对于此轮物价上涨,阿什感受最深的是幅度、速度和广度。

居住在伦敦南部的小学老师阿什·马哈茂德(Ash Mahmood)已年近五旬。他说,在前几十年的生活中,从未遇见物价如此大范围迅猛上涨的情况。

“我们的能源、食品、水价都涨了,能源价格上涨得最为剧烈。现在英国的油价已涨到1.49英镑/升(约合12.39元人民币/升),我每月付的电费和煤气费也已涨至108英镑(约合897.85元人民币)。”阿什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普通民众而言,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得不支出的开支。”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显示,1月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攀升至5.5%,创30年来最高记录。其中,交通(即汽车燃料和二手车)为推高英国通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据英国央行近日公布的英国公众通胀态度季度报告,英国人对利率的预期上升,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外界认为英国央行3月的加息几成定局。

阿什·马哈茂德(Ash Mahmood)(来源:第一财经记者陈玺宇)

幅度、速度和广度

对于此轮物价上涨,阿什感受最深的是幅度、速度和广度。过去几个月,英国的汽油价格涨幅达35%。在过去半年间,阿什家的电气账单涨幅更是高达90%左右。

每隔几个月,阿什都会发现,燃气和电力的费用都会涨一些。阿什的电费和煤气费签的是包月合同,此前每个月账单大概是57英镑。在6个月前,他的账单就已涨到了73英镑。3个月前,再度跳涨至108英镑。“现在还没到4月,我估计4月后还会再涨,可能涨到160镑或者170镑。”他说。

当然,通胀也已从能源逐渐蔓延到其他领域。ONS的数据显示,1月,英国不包括能源、食品、酒精和烟草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已升至4.4%,为1997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阿什还表示:“通胀上涨就已经让我苦不堪言了,更让人难过的是,我的工资涨幅并没有跑赢通胀。与25年前相比,我现在的工资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我还遭遇了一次薪资冻结,这是我第一次感到钱包‘腹背受敌’。”

ONS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英国民众经季调后固定薪资实际下降了0.8%,这是自2020年7月以来英国民众固定薪资首次出现下滑。

高盛在研报中称,英国家庭的能源账单激增,主要原因在于能源供不应求。从需求端来看,欧洲自去年底开始的冬季比往年更为漫长,提升了对能源的需求。在供给端,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进口放缓,液化天然气的部分货运已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导致供给较低。

英媒援引能源公司高管的话称,由于上述因素尚未有明显改变,英国民众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受能源价格上涨所扰。

逾八成英国人认为生活成本上升

面对“高烧不退”的通胀压力,英国政界正在讨论是否临时削减或取消5%的家庭能源增值税。同时,英国政府还在考虑修改一项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电费账单折扣计划,扩大该计划覆盖人群或提高折扣力度。

但在阿什看来,这些做法都无济于事。“说实话,他们什么都没做,我认为政府在这件事上的决策是可怕的。他们提供的唯一帮助是先预支你一些钱,好让你支付账单,但他们以后会收回这些钱。这是一种贷款,从长期来看,显然对陷入困境的人们没有任何帮助。”他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什只好自己行动起来,想办法“节流”。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不再自驾上班,而是改为每天步行半小时去学校。同时,他还在想办法削减其他支出,比如省电节能。

“值得庆幸的是,好在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教师的收入也算得上体面,我算是能够应付。”阿什说道,“我此前存了些钱。在收入高、税率低的时候,我会增加储蓄,而不是挥霍浪费。当物价上涨到来的时候,我会用此前的积蓄来弥补这一部分增加的支出,算是有点预防措施。”

不过,阿什表示,并不是所有英国人都像他这么幸运。“我担心其他亲人和朋友,特别是老人,还有很多人在过去两年里失业。”他说。

在上个月的一项英国政府定期官方调查中,五分之四(81%)的英国成年人表示,他们的生活成本在本月有所上升,高于去年11月调查的 62%。

ONS的研究表明,目前约有五分之一(22%)的英国人正在花掉他们的积蓄,21% 的 50 岁以下的英国人正在通过信用卡或贷款借更多钱来支付他们的生活成本。

英国决议基金会去年12月发布报告指出,尽管所有家庭都深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但贫穷家庭感受最为强烈,低收入家庭燃料花销占家庭全部预算的比例将从8.5%升至12%,这一比例是富裕家庭的三倍。

在阿什看来,目前还有很多民众无法支付账单,还在苦苦挣扎。“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有可能会酿成更大的社会危机。”他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