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

2022-04-01 15:07:31

作者:李超    责编:高雅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安全化和服务化等方面转型,转型投资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安全化和服务化等方面转型,转型投资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工期短、见效快等突出特点,是制造业投资的核心支撑。链长制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产业政策组织形式,助力加快全产业链转型,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我们提示,供给短缺和企业转型是制造业投资的两条主线,对应于强链补链与工业基础再造,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全年增速可达11.1%。

增长模式转型、新旧动能切换,决定企业转型成为主导方向

经济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本质上是增量扩张,借助加杠杆及规模化的方式实现高增速,城镇化加速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借助人口红利(数量及结构红利)的规模化优势促进出口发力,借助全球市场实现中国制造的规模化扩张,政府、居民、企业的债务扩张带动了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在加杠杆和高周转方式下维持高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这种粗犷式增长模式的副作用是显著的,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了增长模式转型、新旧动能切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十四五”规划更是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坚定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由此带来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要求,进而决定了转型升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企业转型投资需求将显著提升。

如何看待企业转型的趋势和路径?

企业转型是企业为更好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在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业务结构、营销渠道等方面所采取的根本性变革,最终目的在于提质增效。我们判断,十四五期间我国企业转型将表现为三大特征。一是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清洁和电力“双替代”的政策要求方向发展。二是企业实现全面体系再造,开展技术改造投资。三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逐步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支撑。

从理论上看,企业转型路径有两条。第一种是在自己现有产业领域跟随着全球产业发展前沿不断升级向前,做大做强主业。第二种是跨行业转型路径,也就是多元化发展。多元化也存在相关的多元化或者不相关多元化,或者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跨行业发展,多元化是一种难度比较高的发展战略。

最典型的案例是企业转型投资光伏产业。一方面,五大发电集团均押注光伏,加码新能源是既定的转型方向。此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计划加大对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诸多与光伏产业链无关的企业都相继切换到光伏赛道,包括家电、纺服鞋帽、饲料、食品加工,文具、皮革、造纸等,主要分布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究其原因,光伏行业整体进入门槛不高,而光伏产业较高的毛利率。而传统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许多企业通过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我们预计,2022年会有更多市场主体紧抓全球双碳目标下能源变革带来的光伏产业机遇,通过跨界光伏产业实现业务转型。

双碳远景发展目标催化企业转型

双碳”目标的实现将带动一系列基础研究投入,促进制造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清洁化发展。企业转型的重点在于传统产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采用新能源等多种方式不断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我们倾向于,战略性看好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价值。“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重点攻克减排增汇的工艺和装备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结构,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换代。同时,企业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带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试制改进、产业应用等创新投资。

社会资本运作视角看企业投资行为

企业投资是匹配于终端需求而对供给端进行的一种调节,目的是维持生产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新发展方向、提升技术水平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投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投资。由于企业投资往往基于多种考虑并非基于单一目的,我们借助社会资本运作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不同的投资分类,社会资本运作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首先,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驱动的是企业的经营性投资,企业为保持一定规模的资本存量,需要新增投资用于递补当期的折旧、摊销等损耗,从而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比如某种设备一年折旧到期,则每年都要购买新设备。

第二,扩大再生产可以分为两类,1)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或拓展新方向,前者可以理解为企业扩大规模进行的投资,后者则是布局新方向需要进行的新增投资,以煤炭企业为例,前者是从小煤企扩大投资变成大煤企,后者则是指煤企有可能拓展新投资方向,布局与煤炭完全无关的新能源业务。

2)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重点在于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要素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可以是企业基于产业发展进行的技术引进、供应链更新、智能化改造,也可以是提升竞争力进行的高端化布局,或者基于供应链安全、稳定进行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投资等等。简言之,基于扩大再生产逻辑,企业投资主要落在规模化和拓展新业务的投资,以及产业新能源化、智能化、高端化、安全化和服务化等领域。

经济转型驱动企业调整投资结构,转型投资是企业未来的投入关键

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格局调整深刻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导致企业更加追求“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性投资”(经营性投资和规模化投资),这种投资行为推动了我国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实现了21世纪初出口产业链的规模化扩张,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次贷危机后的产能过剩。当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攻坚期,叠加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经济转型叠加产业变革驱动企业转型投资发力,我们认为,转型投资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投入关键。从社会资本运作视角来看,除了经营性投资和规模化投资,其他类型的投资都可以视为企业转型投资。

企业转型投资不受盈利周期的约束。企业扩张性投资与经济周期和企业盈利状况高度相关,这也成为过去依照企业盈利和经济周期波动判断企业投资的重要基础,市场也据此推断盈利周期下行则企业投资意愿低迷。我们认为,企业转型投资不受盈利及经济周期的约束,我们在3月底的报告《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中提出,企业经营需适配产业发展方向,如果不适配,企业盈利自然会恶化,只有企业自发转型才能扭转颓势。因此,基于企业转型发展视角,并非“企业盈利不行则企业投资不强”,而是“企业盈利越恶化,越需要破釜沉舟的加大投资促进转型”。

微观视角看企业“五化”转型提升质效

企业转型投资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安全化和服务化。

1)新能源化转型是重大预期差。我们在2021年11月年度策略提出产业新能源化概念,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最终将深入至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企业将基于此逻辑进行转型投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最终将深入至经济社会的各领域,短期内以驱动工业体系再造为主,建筑业及部分第三产业为辅。我们认为,除新能源产业以外,在以电子、化工、机械、建筑等为代表的行业中,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新能源+”领域将蕴含重大预期差。

2)智能化转型是中长期的趋势性慢变量。产业智能化是在其基础上由人工智能逐步替代人的过程,不仅在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脑力劳动。产业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政府文件中对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亦不少见,但官方尚未给予的明确定义,我们认为产业数字化是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我们提示关注企业基于数字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进行的转型投资,特别是部分具备安全边际和技术高壁垒的赛道,如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建筑、智能医疗、智能养老、智能教育等。

3)企业高端化转型,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份额和竞争力不强,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高端化转型布局愈加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据我们测算,2021年前三季度,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的资本性支出累计增速较高,分别达到了107.3%、104.9%和103.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随其后,资本性支出累计增速分别为63.7%、53.3%、51.7%和47.6%。

4)企业加速安全化转型。全球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发达经济体内顾倾向凸显,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客观上要求我国企业抬升加快短板领域的产业化和断点技术的迭代,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能布局。例如,2020年疫情对消费产生较大冲击、工业库存大幅累积,而我国出口得益于供给优势实现了超预期增长,机械、纺服、轻工等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扭转了不利局面;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关税大幅提升,挤压了利润空间,对中低端制造业企业产生较强冲击,倒逼企业转型出海,带动中国企业大量转移至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绕过关税限制。

5)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加完整的包括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包”。制造业服务化是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的融合,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以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为方向推动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不少制造业企业从原来单纯的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向产业链后端拓展。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明显偏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都还比较低。我们认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通过增强产业链各环节的服务功能提升竞争力。

“链长制”为企业转型构建了新模式

链长制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升级,能够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合理的竞合关系,呈现横向扩展或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通过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

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强化技术嫁接。第一,推进研发创新。坚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搭建电子信息研究院、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公共创新平台。第二,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制定出台《吉安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每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0个以上,培育一批技术改造标杆企业,引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第三,推进模式创新。大力引导以数字赋能助企业链接市场。比如,支持现有制造企业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行业,实现“制造+服务”拓展。

2022年关注企业转型投资的拉动作用——新制造稳增长

2022年在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且稳增长诉求强烈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成为超过基建、地产的稳增长强变量。我们认为,驱动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强链、补链、固链、稳链、等产业政策将驱动技术改造投资;另一方面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在于制造业向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转型,有望带动厂房、机器、设备等资本开支。我们预计,在企业转型投资拉动下,2022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实现11.1%。

风险提示

全球通胀超预期;全球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解析《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方案》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旨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04-15 03:16

深圳:围绕晶圆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力争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围绕晶圆制造装备、面板制造前段制程装备,以及具备战略意义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密仪器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力争实现“从0到1”的突破。

03-26 11:33

中金公司:建议先债后股 债券当前性价比更高

中金公司:建议先债后股 债券当前性价比更高

03-25 08:04

国家统计局: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要关口期

刘爱华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要关口期。

03-18 11:13

七部门: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

02-29 18:2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