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们来自武汉,上海之行即将满月

第一财经 2022-05-01 21:41:25

作者:钱童心    责编:乐琰

“虽然经历过武汉疫情,但上海这次疫情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比武汉小。从开始每天几万例感染,到现在病例数开始显著下降,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回报,感到很欣慰。”

今年“五一”节,对于在方舱医院支援的武汉援沪医疗队的“逆行者”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节日。他们当中大部分医务人员,从来没有在上海呆上那么长时间。

夏家安医生是武汉金银潭医院主任,他现在负责新国博方舱部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4月2日接到援沪命令后,4月3日夏家安就首批抵达上海。

“还有两天就要在上海呆满一个月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是以这种方式在上海呆那么长时间,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夏家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5月1日虽然是劳动节,但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援沪医务人员已经近一个月没有休息了。

“同志们都很疲惫,毕竟连续作战的时间比较长了,但是他们不会抱怨,因为当初所有人都是主动报名来支援上海的。”同样在新国博方舱支援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李志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90多岁的老奶奶喊妈妈

夏家安目前担任新国博W舱四区主任,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出征上海的“精兵强将”。两年前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就日夜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

上海疫情持续一个多月来,方舱医院由最初接收大部分无症状患者,到今天开始接收越来越多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这也意味着方舱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虽然经历过武汉疫情,但上海这次疫情的挑战和困难并不比武汉小。”夏家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开始每天几万例感染,到现在病例数开始显著下降,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回报,感到很欣慰。”

夏家安现在每天6点起床,8点多就抵达方舱医院,对危重症和疑难重症患者查房,有时每天要进舱三、四次,每次出舱都浑身湿透;还要参与多学科会诊,晚上回到酒店也要开会讨论病例,每天都处于繁忙的工作中。

在夏家安负责的病区内,有20几个都是ICU(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有102岁的老人。“一些老人需要插管,大部分基础疾病都很多很重,还有一些失能的老人,给救治带来不小的挑战。”夏家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向第一财经记者分享了自己救治的一位90多岁老人的经过。“这个老奶奶估计是从养老院过来的,也没有人照顾,基础疾病很多,营养不良,还有褥疮。她刚收进来的时候,我们听到她在喊’妈妈’。”夏家安说道,“90多岁的老人,妈妈肯定不在了,这是人们最无助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我们听了很心酸。”

听到老人喊“妈妈”,医务人员的心理都破防了,他们决定要给老人更加细致的照顾。夏家安每天查房时,都会主动跑到这位老人跟前,向她询问情况,从而建立起老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我们经历过疫情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消除患者的恐惧,要安抚他们,尽量平复患者的心情,医患之间的交流和信任很重要。”夏家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些老人脑梗,不会说话,但是通过救治,他们的状态好了,那种看着医生的感激的眼神,我们也是能够感受到的。”

上海方舱不同于武汉

在新国博方舱的W1馆内,有一面墙上画着上海地标,还写上了“抗疫必胜”几个大字,这是来自武汉医疗队的年轻医护创作的。

武汉中南医院副院长李志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幅画是队员们在夜深人静时接力画的,一方面是自我减压,另一方面也是鼓励队友和患者。

“我们的队伍比较年轻,通过这次对上海的支援,很多年轻医生在身心上都得到了锻炼和磨砺。”李志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起初大家觉得方舱可能就是救治轻症和无症状患者的,压力没那么大,但后来经过调整强度更大了,队员们也都做好了迎接更艰巨任务的思想准备。”

尽管援沪医疗队的医务人员住在市区指定酒店,但他们按照严格规定,只能在酒店和方舱之间两点一线地闭环行动。“我们援沪的医生是绝对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只能是两点一线活动,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纪律。”李志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目前李志强带领的医疗队所在方舱里有近千张床位,其中包括80张重症、高龄老人床位,他们都有各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由于病毒感染后的综合影响,会导致这些患者基础疾病加重,给救治、护理都提出新的挑战。

“但这些挑战难不倒我们,我们医疗队都是来自当年雷神山、武汉客厅方舱和定点医院的,团队中还有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三医院、天佑、亚心和武汉市中医院等医院的专家,上海人民可以绝对相信武汉医疗队的救治水平。”李志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李志强表示,虽然上海的方舱不同于武汉,但有了武汉疫情的管理经验,在这次上海疫情中,对于方舱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做得比较顺利。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几天来新国博方舱医院正在“大进、大出”地周转,床位也已转了两轮。

“正是有这样一群平凡人不平凡的付出,才能换得家国安康。”一位方舱的出院患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要对这些守护上海的勇敢逆行者表示感谢。”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