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原证券入主合煦智远告吹,进军公募计划遇阻

第一财经 2022-05-18 18:57:04

作者:周楠    责编:杨佼

由于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公司决定终止原有协议。

达成增资控股意向近一年后,中原证券入主合煦智远基金一事未能成行。

中原证券(601375.SH)17日公告称,公司终止增资控股合煦智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合煦智远基金”),原因是,由于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公司与协议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原有协议。

去年6月,双方签订了拟增资控股意向协议书,中原证券有意以增资等方式成为合煦智远控股股东,拟持有该公司50%以上股权。合煦智远是一家成立约五年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旗在管6只产品。公司现有股东结构中,个人股东5名,机构股东1家,珠海高瓴股权投资持股4.9%。

伴随协议终止,合煦智远转型“券商系”公募之路遇阻,而中原证券借道增资进军公募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原拟拿下50%以上股权

终止增资控股的公告发布次日,5月18日,中原证券报收3.86元/股,涨0.26%。

公司称,本次意向协议的终止,不会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公司将继续围绕既定战略,研究探寻市场机会,推动公募基金业务发展。

去年6月9日,中原证券与合煦智远及其股东签署协议,计划以增资等方式成为合煦智远的控股股东,拟持有合煦智远50%以上的股权。

对于增资控股影响,中原证券曾表示,该项投资有利于延伸公司业务范围,提升公司财富管理能力,促进资管等核心业务发展。

彼时,中原证券还表示,协议仅为双方就投资合作的意愿及初步商洽的结果,属于意向性协议,尚需展开全面尽职调查、审计、评估及谈判。投资合作需各方交易主体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并经证监会等主管机构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此后,中原证券对合煦智远开展了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不过,不到一年,这项增资控股计划就画上了句号。

“个人系”公募转型遇阻

中原证券意在入主的合煦智远基金,是一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均为自然人股东。

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原证券与公司终止协议,合煦智远由“个人系”切换为“券商系”之路也随之结束。

资料显示,合煦智远注册资本约1.05亿元,该公司前身为青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8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次年6月更名为合煦智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第三方可查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有6位股东,但机构股东仅有1家机构股东,为珠海高瓴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认缴出资额约515.25万元。而剩余的5家股东,均为自然人。持股比例上,董事长郑旭持股31.29%,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还有两位,赵新宇持股27.67%,林琦持股26.72%。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合煦智远基金总管理规模仅2.44亿元,远远落后于同类“个人系”基金公司。据市场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同泰基金全部规模为26.52亿,百嘉基金30.22亿,汇泉基金30.6亿。

产品方面,目前,合煦智远旗下有“合煦智远嘉选A”、“合煦智远消费主题A”等6只产品,于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之间成立,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或中高风险。其中,合煦智远嘉选A成立于2018年9月,基金规模约0.73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该产品合并资产净值1.32亿元。

上述6只产品年内表现较为低迷。截至今年5月17日,嘉选混合A份额净值1.6982,今年以来累计跌幅19.51%,成立以来涨幅91.49%。

资管业务发展坎坷

伴随增资控股协议终止,合煦智远转型“券商系”公募失败,中原证券的入主计划也告终结。

中原证券看中合煦智远,目的是为了推动资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最近几年来,中原证券资管业务发展坎坷。一方面,该项业务收入逐年下滑;另一方面,资管踩雷,监管处罚接踵而至。

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全年,该公司资产管理手续费净收入约3728.98万元,同比下降逾两成。2019和2020年,该项收入分别为6506.45万元和4731.6万元。

截至去年底,中原证券资产管理总规模37.37亿元,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7支,管理规模32.44亿元,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1 支,管理规模0.53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2支,管理规模4.39 亿元。

2019年7月,中原证券2个合计约2.4亿资管产品近期出现风险,资管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是福建闽兴医药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

2020年8月,河南证监局对中原证券开出五张罚单,不仅公司被责令改正,公司三名高管也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两名投资经理被列为不适当人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