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报告:新型实体企业需在有序和高效发展间寻找平衡点

第一财经 2022-05-19 17:48:24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新型实体企业由于其行业地位和发展特点较多存在平台经济的成分,如何推动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在规范平台经济有序发展又保持其对行业生态的促进带动作用,也对监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19日发布的《新型实体企业助力六稳六保工作研究报告》指出,基于庞大的实体规模、开放的服务体系、以及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地位,新型实体企业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新型实体企业百强公司吸纳就业数量达到390万人,比连锁企业百强和零售企业百强吸纳就业数量之和还要多。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周晋竹表示,新型实体企业直接承担生产、流通任务,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发展阶段下实体企业的高阶形式,能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载体;新型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也是促进社会稳定运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

新型实体企业是指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数字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并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智慧化发展的实体企业。

新型实体企业可以依托数字经济起家,也可以是传统企业转型而来,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已经涌现了一批新型实体企业,比如华为、小米、京东、中兴等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表示,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新型实体企业在优化供给、促进产业协同、连通上下游产业链、畅通物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稳预期、稳就业有重要意义。

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张健也认为,近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逐渐彰显。

他举例称,4月份我国计算机、通信和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了4.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了10.3%,1-4月份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但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比1—3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

赛迪集团高级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贾映辉分析, 新型实体企业涉及到的领域像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都是市场投资的热门领域,势必会吸引市场投资的主体关注。与此同时,新型实体企业自身依赖海量的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有利于拓展开放的服务范围,提高技术外溢的效应,加快数字产业化的进程,势必会带来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

报告称,新型实体企业是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增效剂,通过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保市场主体。新型实体企业通常是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产业生态,带动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起融入新发展格局,帮助中小微企业突破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报告特别提到,新型实体企业同时具备数字和实体的属性,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政企民商快速复工复产,以扎实的新型基础设施、高效的数智化供应链保障居工基本生活需求,以及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比如此次上海疫情中,京东以自身所拥有的1300个自营仓库、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1700余个“云仓”和充足货源为基础,全国招募增派4000余名快递员奔赴一线抗疫保民生。

周晋竹表示,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实体企业作为新形势、新阶段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等方面面临着挑战。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新型实体企业如何在疫情干扰下维持自身稳定发展,增强“以实助实”能力,稳住行业生态的基本盘,实现稳增长,是新型实体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供需关系波动明显,新型实体企业大多采取全球布局,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极大增加了外贸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新型实体企业的外部风险及应对成本。

报告认为,在逐渐完善的监管环境下,新型实体企业需要在有序发展与高效发展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从制度层面,我国在数据要素市场的确权、开放、交易等方面,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方面,规则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从监管层面,新型实体企业由于其行业地位和发展特点较多存在平台经济的成分,如何推动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在规范平台经济有序发展又保持其对行业生态的促进带动作用,也对监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