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下的城市值守人:等一切如常,要去外滩看夜景

第一财经 2022-05-31 22:52:23 听新闻

作者:段思宇 ▪ 张健 ▪ 任玉明 ▪ 黄泽胤    责编:谢涓

站好最后一班岗后,他们将回归各自的生活。
城市值守人

“今年4月初来上海的,本来联系好了一个工作。没成想,到上海的第二天就收到通知说工作没了。”44岁的阮华晖坐在路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受疫情防控影响,朋友介绍的工作搁置了,阮华晖只得另寻他路。在网上看到招聘志愿者的信息后,他立马报了名,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便来到了黄浦区外滩街道的宁波小区,开始了一日接一日的值守。

在黄浦区外滩街道,还有许多像阮华晖一样值守的人。他们有的来自外地,被临时招募过来;有的就在上海,参与公司组织的抗疫工作。如今,上海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些值守人的工作也随之结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中的一些人称,希望疫情结束后早点回家陪陪家人,但对于阮华晖而言,这是他认识上海的开始。“这是一次特别的经历,之后想更多了解上海。空下来我要去看看外滩的夜景,一直没看过。”

“人慢慢多了起来”

阮华晖自4月初便在宁波小区值守了,宁波小区位于北京东路与河南中路的交叉口附近,距离南京东路地铁站约300米,处于典型的“闹市区”。

但疫情封控期间,“闹市区”也不再热闹了,街道上鲜有人影。“刚来那会儿,路上人很少,偶尔有一两辆车子。”阮华晖说道。他的工作主要是帮助解决小区中两栋单元楼居民的相关需求,比如帮住户扔垃圾、接拿快递、搬东西、给物资做消杀等。

看起来虽轻松,但工作时间并不固定,而且事情也比较琐碎。“基本上是24小时待命,有时候半夜也会被喊起来。”最不方便的就是去洗手间,要走大概200米,还得找到人替班。

不过,这段距离是阮华晖每天活动的最远距离,除此之外,他都只在两个单元楼之间来回跑,两栋楼间距约10米左右。而他住的地方,是一顶四周透明的帐篷,位于两栋楼的中间,临近马路,所以有时候不太睡得着。

从帐篷外面,基本能看到里面的摆设:一张躺椅、几件衣服,还有一些吃的东西零星放着。“遇到下雨天、刮风天就比较难,要找东西压着帐篷,否则会被吹起来。其他时候都还好,在特殊时期,居委会能够搭个帐篷也不错了。”他说道。

自参与值守以来,每天早上不到5点,阮华晖便起床了,洗漱后穿上防护服,带好口罩和隔离面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左右才轻松一些。期间会有居委的工作人员来送饭,他一般是迅速解决,不耽误工作也有利于自我防护。

接受记者采访时,阮华晖正从一个外卖员手中接过外卖。

拿外卖前,他要看外卖员的通行证、场所码,随后给外卖进行消毒,静置半小时后,再给住户送到楼上,有时候住户也会自己下来拿。一开始可能送得没那么及时,会有住户抱怨。“防疫期间,也有住户有不满,但把具体情况和我们的难处解释清楚后,大家都很积极得配合我们工作,就是以心换心嘛。”

阮华晖的老家在福建南平,家里还有一个女儿。疫情发生后,女儿比较担心他的情况,在日常的通话中。与多数在外的父亲一样,他也是报喜不报忧。不过,在他看来,上海一天天在变得更好。最近,路上的行人也变多了。

“还是喜欢看到有人的感觉。”阮华晖说,“大上海大上海,没人就不那么对味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上海。之前在昆山务工时,他曾和朋友一起到上海游玩,也曾看过白天熙熙攘攘的外滩。

但这次疫情中的经历于他而言,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之前在很多网络视频上看到大家对上海的评价,还有点不太想来工作。”阮华晖说,但自己亲身体会后,有了不同的感受。疫情结束后,他还会在上海待着,找时间去看看外滩的夜景。

“想尽快回家看看”

在离宁波小区不远的四川路桥桥头边,也有一个值守点。1969年出生的徐林就是其中的一位“守桥人”。

徐林来自上海市崇明区,在黄浦区车辆管理公司工作,今年54岁。疫情封控期间,他一直在公司后勤处帮忙,5月份开始调来守桥。“主要检查来往人员和车辆。没有通行证的,不能过桥。”

目前,随着防疫形势好转,人流量比以前多了一些,对于徐林而言,每天沟通的事情变多了,工作量也更大了。不过,好在有同事换班,两个人负责一个岗位,徐林工作的时间段是晚上6点到早上6点。

这也就意味着,他晚上无法睡觉。不过相比白天,夜里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更少,偶尔会有紧急车辆通过。没事的时候,徐林就坐在帐篷里面,看看新闻,和家里老人通通电话。

夜深了发个呆,身边是静静流淌的苏州河水,夜色下的道路空旷无人,远处的居民楼星星点点亮着灯,“有时候还能听到小狗的叫声。”徐林说道。

都是以帐篷作为临时住所,徐林的住宿条件和阮华晖的同样艰苦,而且桥边风比较大,帐篷很容易被吹开,如果再碰上下雨天,情况就更糟了。记者看到,他们所住帐篷的两个角是拿自行车压着的。

徐林说,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两个多月没回过崇明了,好在家里的老人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疫情结束,最想回家陪陪老人。”

和徐林有着一样心愿的,还有来自江苏徐州的李超,他今年52岁,来上海工作已经12年了。

“我是在一家安保公司上班,根据公司安排,负责这个小区的值守工作。”李超指了指身后的小区,该小区位于江西中路上,是一个老小区,居民不少。从4月10日被派来值班,目前已经值守一个多月。

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居民扔扔垃圾、收收快递,同时协调核酸检测工作等。他和值守的同事一起住在小区旁边的帐篷里,里面只放了两张躺椅,还有几件衣服。

“最大的问题就是休息不好。虽然是两个人一起做值守,还是挺累。”李超称,自己每天从早上7点左右工作,直到晚上12点,即便休息了,也不能完全放松,仍需留意外面的情况。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等上海恢复正常后,我想先回徐州,回老家看看。”李超对记者说。

对于阮华晖、徐雷和李超来说,他们的心愿快实现了。日前,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当前上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形势持续向好。根据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总体安排,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

这意味着,值守人的工作也将结束。为上海抗疫辛苦了多时,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后,他们也将回归各自的生活,6月的上海街头将难再见到他们的简陋帐篷,他们的身影将继续活跃在不同的地方。而这座静默良久的城市,将迎来新的开始。

(文中图片均由第一财经记者拍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