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后口腔科需求反弹,私人诊所谨慎复产

第一财经 2022-06-06 16:51:02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私人齿科诊所,店员告知包括常规的补牙、拔牙等诊疗业务都可预约,但部分私人诊所洗牙、种植牙等业务尚未完全开放。

随着上海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口腔科的需求正在回归。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了解到,由于疫情期间积压的口腔治疗需求集中爆发,这两天患者人数显著上升。

6月以来,上海的私人口腔诊所也已恢复营业。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私人齿科诊所,店员告知包括常规的补牙、拔牙等诊疗业务都可预约,但部分私人诊所洗牙、种植牙等业务尚未完全开放。

接诊量不超过同期的30%

第一财经记者从包括摩尔口腔医院、瑞尔齿科等多家位于市中心的私人齿科诊所方面了解到,本周起医生基本已全部到岗,能够提供正常的诊疗服务。根据所处的不同地区,大部分诊所要求患者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部分疫情出现反复的区域需要提供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口腔科作为疫情中的高危行业,复工复产重启较晚,即便在复工复产后,仍然面临一定的限制。位于徐汇的一家私人口腔诊所的雷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相关部门的规定,诊所在复工初期接诊量不能超过去年同期接诊量的30%,所以目前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复诊患者的需求。

“疫情后复诊患者的就诊需求肯定会比疫情前更多,以正畸治疗为例,原本一个月内就应该要复诊两次的,由于疫情耽误了,现在所有两个月内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都要来院复诊,但由于防疫规定,我们也不可能接很多病人。”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复诊患者需求出现集中反弹的同时,初诊患者的人数显著减少。“一方面是因为诊所有接诊量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患者可能还是对去口腔诊所有所顾虑,此外疫情也影响了一些家庭的收入,他们对口腔医美这些非必要迫切的需求有所减退。”雷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雷医生所说的初诊患者的需求回归慢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与美容相关的“可选消费”,例如正畸和种植牙这些需求。“对于这些不会立即影响功能的口腔需求肯定会缓一缓,但是对于口腔急诊,比如牙疼、拔牙这些需求是不会减少的。”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根据防疫部门规定,目前只有满足一定诊疗服务条件的私人诊所,才能在疫情后正常开放。一些诊所已经开始实施“一人一诊室”的服务。

“我们诊所原本就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很快恢复门诊了。”雷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规定每个医生都要有一个独立房间,满足消毒条件,所以不是所有的诊所都能够开诊。”

上海泰康拜博口腔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6月2日至6月6日,上海各区的门诊正在陆续开诊。上海泰康拜博口腔医院升级了疫情防控措施和制度保障,一方面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加大对于诊疗区域的消杀频次;另一方面,实行医务人员每日实行“核酸+健康监测”双重管理制度,全面保障诊疗安全。

疫情推动口腔医疗数字化

根据咨询机构毕马威向第一财经记者出具的数据,受到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城市的封控导致了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关停,损失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内几家大型私人连锁口腔诊所背后都有雄厚的资本,它们看好国内强大的支付能力,认为口腔医疗行业前景广阔。

一位口腔行业医疗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口腔行业的恢复要有一个过程,私人诊所要恢复手术量也需要时间,现在很多企业的压力都很大,有的是诊所还未能达到开诊要求,有的是诊所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比较疲弱。”

某口腔医疗机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除了下游需求端的影响之外,上游供应链也对诊疗业务的恢复产生影响。“疫情对义齿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我们正在通过与供应商的协同,努力降低这种影响。”这位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不过,该机构仍然看好中国整体口腔医疗的需求。“消费者在口腔医疗方面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升,呈现‘年轻化’趋势。而且目前口腔医生数量仍然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这就会激发投资机构扩大投资规模,将口腔医疗推向社区化和普惠化。”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疫情推动了口腔医疗数字化的发展。疫情期间,互联网平台成为口腔医疗机构营销推广的主要渠道,通过线上渠道获客成为趋势。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下口腔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口腔医疗数字化技术是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疫情加速催生线上问诊等需求,众多口腔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延续病患后续服务。”

她还表示,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平台,整理、分析口腔医疗机构运营情况与客户的健康信息,可输出高质量的诊疗、运营管理方面的分析成果,有利于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水平,增强机构的盈利能力及竞争优势,成为未来口腔医疗机构升级的样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