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后露营热能否持续?产业投资机会从这里入手

第一财经 2022-06-08 15:26:28

作者:王媛丽    责编:黄宇

近2年来,受疫情反复影响,出国游甚至出省游难度加大,短途露营逐渐受到热捧。

据《天猫2022年五一消费趋势报告》显示,4月20日至5月4日,帐篷/天幕在天猫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100%;飞猪数据则显示,端午露营预订量环比上一周增长超4倍。

这把户外露营火也烧到了资本市场,高性能户外露营设备企业牧高笛(603908.SH)4月以来股价从33.7元/股一路上涨至超90元/股,翻了近2倍。华安证券轻工负责人马远方表示,疫情后大众偏好有所转变,短距离、高频次的户外运动和短途旅行承接跨省、出境游,带来需求增长。

随着疫情好转,户外露营热能否持续?如何把握露营产业的投资机会?

我国露营人口渗透率有数倍提升空间

既能亲近自然又能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露营迅速发酵成为新兴旅游风向标,今年以来户外露营关注度居高不下,带动露营产品销量一路猛增。

京东618数据显示,5月31日20:00-20:10时间内,户外露营相关成交额同比增长210%。2022年4月露营产品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145%,帐篷/垫子成交额同比增长229%,睡袋/吊床成交额同比增长121%,天幕帐篷成交额同比增长近4倍。

短期看,随着上海疫情好转,叠加618年中大促和暑假假期,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或将迎来一轮报复性出游,但长途旅游仍有不确定风险,城市周边露营有望成为短途出行优选。

在疫情催化下爆火的户外露营在疫后能否继续保持热度?马远方表示,一方面,受国内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消费升级、健康中国战略下群众户外运动习惯养成,国内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向好的前景较为明朗。若随着疫情常态化,户外露营从热潮转化为一种居民生活方式,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

以露营行业较为成熟的北美市场为例,根据KOA调查,受疫情催化,北美地区2021年约有5697万个家庭至少进行过一次露营,数量同比增长18.1%,约76%的新进露营者愿意继续露营,留存率约75%,伴随着新露营者不断沉淀,KOA预计疫情恢复后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市场规模3812.3亿元,同比增长58.5%。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02.8亿元。

国内目前露营人口渗透率约为3%左右,美国2020年露营人口渗透率为15.8%,日本2021年露营渗透率超10%,对比海外中国露营市场仍处于增量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小帐篷带动万亿户外产业

户外露营的兴起直接拉动了户外运动设备的需求量,从户外服饰、鞋靴等产品,到帐篷、睡袋、防潮垫、登山包等特殊功能的户外装备。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全球户外用品行业营收规模近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8.3%,预计2021-25年CAGR约为6.9%,到2025年将达1.6万亿元。

格局上,我国户外用品行业下游品牌分布呈金字塔状:始祖鸟等高价格带品牌占据头部地位;以哥伦比亚、骆驼、北极狐为代表的品牌定位中高端;迪卡侬、探路者等品牌则面对大众客群。国内品牌大多面对大众客群,以高性价比优势错位竞争。

华安证券表示,随着市场整体正由“量”向“质”过渡,低端产品逐步出清,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整体来看,户外用品行业终端仍较为分散。据COCA数据,2019年国内、国外户外用品品牌分别为492、447个,且年出货额大于1亿元的品牌占比达到62.6%,年出货额大于1000万的品牌达到86.8%。

从产业链投资机会角度,马远方表示更看好上游生产商,“户外用品行业终端较为分散,且下游品牌十分依赖设计创新,产品更迭速度快,而上游聚焦代工生产的模式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最优解。上游生产商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具备较高壁垒。且基于强生产能力,生产商绑定头部优质客户资源,在核心品类的持续放量以及新品类的拓宽方面均具备优势,具备优异的成长性。”

标的方面,华安证券称,A股户外用品厂商浙江自然(605080.SH)、牧高笛都是以 OEM 起家进而拓展至终端品牌,产品力及品牌力较海外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随着国内户外运动由小众的专业运动向大众休闲运动发展,国内品牌有望凭借逐步提升的产品力及高性价比,逐渐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