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魏玉坤、王悦阳)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生产供给逐步回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转为同比增长0.7%;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4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
在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市场需求逐步改善。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1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5月份环比增长0.72%。
外贸进出口明显加快,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1至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9%……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持续,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好。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5月份,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2%和1.1%,降幅比上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总的看,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呈现恢复势头,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主要指标增速还处于低位,恢复基础还需要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7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
统计局指出,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室内外所有A级旅游景区;7月8日起,逐步开放电影院和演出场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视情并结合属地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逐步开放。
第一财经
APP
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
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
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
第一财经
VIP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