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壹快评丨强化专项债使用管理,真正花好3万多亿稳经济

第一财经 2022-07-15 15:46:34 听新闻

作者:陈益刊    责编:任绍敏

当前需要警惕专项债资金闲置、挪用,也要防止片面追求支付进度而超进度拨付资金,真正花好每一分专项债资金,充分发挥稳投资稳增长效应。

今年中国稳经济关键一招是扩大有效投资,而其中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备受期待。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

基建投资提速,一方面是因为专项债发行加快,使得基建项目资金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畅通交通物流政策取得实效,保障了项目施工进度。

当前地方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均出现下滑,投资资金更加依赖3.4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筹资,上半年这笔巨额资金已经基本筹集到位,下半年急需强化专项债使用管理,真正将这笔巨额资金花出去、花好,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支撑基建投资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发挥债券资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笔者与一些地方财政人士交流了解到,有些地方基本是“吃饭财政”,专项债资金成为当地政府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不少地方希望向上级争取更多的专项债资金额度,这不仅关系到地区发展,甚至也影响官员升迁。

一些地方为了争取更多的额度,将一些不急需建设或者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拼凑打包上报,等到专项债发行成功资金筹集到位,由于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前期部分手续未办理等,导致项目实际没法开工,资金闲置,进度缓慢,影响专项债资金发挥拉动投资效应。

专项债资金闲置问题已经被不少地方审计部门公开披露。

比如近期山东某市披露的审计报告指出,在对今年该市专项债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发现,今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建设手续不齐全。当地2022年度“七网建设”的7个项目,4个项目推进缓慢,4个项目建设手续不齐全。

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十分快,上半年发行了3.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接下来就是如何花好这笔巨额资金。在符合相关规定条件下,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项目单位收到资金后,也应主动作为,尽快将资金花出去,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

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紧盯专项债项目资金支付进度,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进度。对于那些实在无法开工的项目,可以按照规定将资金收回,调整至其他重大项目,避免资金闲置。

为了尽快发挥专项债资金效应,各地落实国家要求在8月底前基本将这笔巨额资金花出去。但要警惕少数专项债资金只是在“账面”上花出去,实际并未真正花出的现象。

比如,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在监管中发现,由于部分地区拨付进度与部门考核直接挂钩,排名靠后甚至会直接“约谈”区县一把手;项目不成熟、前期手续不完备、“资金等项目”等多重因素叠加,加上普遍存在“重资金争取,轻项目推进”的情况,导致债券资金在实际中拨付进度较慢,项目单位在层层压力下,忽略工程实际进度,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付款,而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预付资金等“曲线救国”方式,超进度拨付债券资金,未真正形成实物工作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专项债券资金对刺激消费、撬动经济的作用。

一些地方审计报告中在提到专项债问题时,也指出存在超进度拨付债券资金问题。

而解决专项债资金闲置,或者超进度拨付债券资金,重点还是落在前期专项债项目筛选上。地方官员应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理性筛选符合条件的成熟的专项债项目,尤其是项目收益真正能覆盖融资成本,提前谋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专项债资金到位后,花出去见到实效。

要实现这一点,落实全生命周期专项债绩效管理十分重要。一些未落实专项债绩效管理的地方应尽快推进这项工作,科学设置绩效管理目标,并运用绩效评价结果,真正实现“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作者系第一财经记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