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休克式抗疫”为何屡禁不止,问责机制不可或缺

第一财经 2022-08-04 22:02:29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谢涓

近来一些地方采取的抗疫措施又有在国家政策规定基础上加码趋势。

今年4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三者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疫情防不住,经济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只有经济发展保持在合理区间,才能为抗疫情、稳民生、保安全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措施,包括“九不准”。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各种要素的有序畅通流动,防止一些地方层层加码,形成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为障碍。

这些措施取得了重要成效,为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2.5%的正增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近来一些地方采取的抗疫措施又有在国家政策规定基础上加码趋势。

比如说,8月3日晚间,河南省民权县宣布对全域人员赋红码和黄码。这不但会影响到全县人,也会影响到过往该县的外地人。4日下午,商丘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情况说明,称已经对该县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纠正,并强调该县的赋码措施是针对划定的中高风险地区。

事实上,此前该县的19个乡镇街道中,7个被划为了高风险区,12个被划为了中风险区,也就是说,赋红黄码是全员无差别覆盖。

对全县人员赋红黄码,其实就是全域进入了静止状态,因为现在没有各种码是寸步难行的。有的人已经离开了该县,也被赋予了红码。这会不会使这个县将来成为人流物流方面的“肠梗阻”,从而造成经济运行的不畅,值得思考。一个县虽小,但其政策会带来示范效应、溢出效应。

如果说该县的措施是防范当前出现的疫情,有些地方出台的措施就是对将来可能性的“防范”。这既不符合国家政策,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说,东北某市4日就中超足球联赛恢复主客场制后观众入场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半年内被诊断为(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病例不得购票”。国家有关防疫规定中,尚未发现有类似的强制性要求;上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强调,依法妥善审理涉民生领域案件,坚决禁止针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如果“阳过”的人员连进场看球的资格都没有,避免就业等歧视又如何保障。

对“阳过”人员歧视既不科学,也不合乎情理,更不合法,甚至会造成社会层面的割裂。这种因为一些地方抗疫过度带来的“次生灾害”不可不防。

抗疫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一些地方并不是不清楚,为什么还会陆续出现一些出格行为?根本原因还是有些地方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的认识不足,以为守住了抗疫防线就可以坦然面对一切。这也会促生一些地方的随意行为、短期行为。

从上述商丘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情况说明看,这是该县的自作主张行为,因为“市防控指挥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纠正”。现在经常出现地方抗疫政策“一日游”的现象,先出台政策,遇到问题就赶紧收回,并且不需要担责,这就是地方政策出台的随意性和缺少监督性。

出台类似全域静态的“休克性抗疫”措施,会产生很大经济社会影响,其程序等方面需要认真考量。要有一个科学的研判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同时还要有一个严厉的问责机制。现在有严厉的“九不准”,如果违反了就应该受到追究,不能以抗疫作为免责的借口。否则,还会有更多出乎人们预料的地方措施出来。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尽快回到合理增长空间,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实践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关键是地方上要遵从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休克式抗疫”的做法断不可取,并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对责任人予以追责。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