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前海“双扩容”一周年,如何继续释放新动力?

第一财经 2022-09-06 23:09:57

作者:黄琼    责编:秦新安

如何吸引更多港人前来深圳工作、投资、定居,是首先要解决的

“今年3月,我们在宝安西乡‘新前海’的范围内设立了智能化工厂,现在已经在投产运行。”朗思传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许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科创企业,前海扩容之后,我们对公司在前海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9月6日,正值前海扩容一周年。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前海合作区获得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上的“双扩容”。

两年前,许可从香港来到前海创业,并在前海青年梦工厂成立了目前的公司。“扩容前的前海更适合金融、法律服务和人文等行业发展,作为科创企业,在扩容之后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许可表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607家,其中香港团队335家,累计融资总额超29亿元。

取得哪些成绩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1755.67亿元、同比增长10.5%;实际使用外资5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关区进出口总额1.74万亿元、增长20.3%。今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35.33亿美元、增长17.4%。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看来,扩容一年来,前海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深港合作、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

王振对第一财经表示,其中,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前海国际人才港等深港合作平台的建设及运营,为前海聚人气、见效益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目前已签约入驻200家金融机构,港资外资机构占三成;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引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法治机构122家,全国15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7家落户;前海国际人才港建设不断深化,为国际科技人才量身定制100项一站式服务,波士顿咨询、香港科技青年联合会等国际机构入驻。

许可也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一年来,公司在前海开启了新一轮融资,团队也从原先的十几人增加到二十多人,公司也实现了一定的营收。同时,落户前海这两年,也享受到政府在人才、租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广东省国研数治研究院执行院长熊义刚对第一财经表示,前海扩容后,通过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文件提及的频次及优先级可以看出,前海在全市的发展地位进一步提升,前海片区的发展热度快速提升,自贸区相关的制度创新获得各界广泛关注,外资利用、关区进出口总额增速迅猛,相关的企业创新平台组织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从去年11月以来,前海管理局相继制定出台了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新兴产业、新型智库、科技创新,以及办公用房、招商引资、深港国际法务区等十余项扶持办法,均覆盖扩区范围,支持香港优势产业发展。

后续如何发力

《前海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多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成效突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

到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在疫情频发、深港往来不便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两个“五年目标”,前海今后的发力点有哪些?

熊义刚认为,《前海方案》带来的政策机遇主要体现在深港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近一年来深圳港经历几波疫情冲击,两地通关不便,客观上说对抢抓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加速政策项目落地见效带来了暂时的挑战。

“前海自贸区与南山、宝安在政策叠加、改革协同、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联动协同性需要引起更多重视。”熊义刚表示,扩容后的片区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相对薄弱,制造型企业抢抓政策机遇的动作还有待提速,如何进一步挖掘新片区的潜力,加快政策红利落地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扩容后前海具备五大战略要素,分别是大交通(国际空港、海港群、国铁枢纽)、大会展(规模世界第二)、大商务(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大平台(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未来科技城)、大海洋(面向600平方公里深圳西部海域)。”王振表示,但总体来看,扩区后的前海在交通体系、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城市功能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提升空间,有待加快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释放“扩区”强大的规模效应、乘数效应,努力打造“双区”,建设“新引擎”。

对此,王振提出,未来,前海可以进一步在拓展深港合作空间、促进粤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港人工作生活享受市民待遇、优化完善对接香港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升深港合作平台功能,实现与香港合作势头更强劲、层次再提升。

熊义刚也表示,当前深港合作,首先是要有更多的香港人过来。如何吸引更多香港的企业家、技术工程师、高端服务业人员前来深圳工作、投资、定居,是首先要解决的。另外,要更加重视针对香港,乃至全球去做招商引资引智工作,要有更强有力的专项行政人力、预算、社会机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