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文读懂前8月财政数据:8月份财政收入为何转正?

第一财经 2022-09-17 12:44:34

作者:陈益刊    责编:刘展超

随着8月份经济数据超预期恢复,8月份财政收入实现增长,前8个月财政收入降幅也在进一步缩窄。财政支出依然保持相当力度,不过增速有所下滑。

随着稳增长系列政策效应逐步释放,8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指标总体改善,这也带动财政收入增长。

9月16日,财政部公布今年8月财政收支情况。据此测算,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6%,实现转正,较7月份收入增速提高近10个百分点。而这与8月份多数经济指标改善直接相关,反映了中国经济稳步复苏。

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3万亿元,约13.8万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

今年为了给企业纾困,中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前8月留抵退税金额高达2.17万亿元,这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短期造成财政减收。因此为了更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情况,今年财政部使用了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收入增速。

总体来看,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降幅持续缩窄。随着增值税留抵退税接近尾声,这一政策性减收影响已经在逐步减小。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税收收入约11.3万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2.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1%。

从具体税种来看,1~8月,正是受增值税留抵退税大幅减收影响,曾经的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收入(2.8万亿元)大幅下滑(-37.6%),不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首次出现微增。8月份的增值税收入也实现增长。这也反映了经济持续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都较7月加快,反映工业生产回升和服务业持续恢复。这带动增值税收入增长,而8月份留抵退税规模明显下降,减收影响大幅减小。

年前8个月,企业所得税收入规模暂跃居各大税种之首,约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

针对企业利润征税的企业所得税今年以来增速持续缩窄,8月份有所下滑,反映了企业利润承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略有下滑。

与老百姓钱包直接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前8个月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8.9%

前8个月,另一个突破万亿的税种是国内消费税(约1.2万亿元)。其他税种中,受前期车市低迷和车购税减半新政影响,前8个月车购税收入大幅下滑。受股市低迷等影响,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速持续放缓,前8个月增速降至3.9%。而受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依然处于高位,从价计税的资源税收入增速(62.2%)依然位居各大税种之首。

由于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今年前8个月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出现下滑,如契税和土地增值税。

今年非税收入多数呈现较快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非税收入约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这远高于税收增速(-12.6%)。非税收入大增,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和矿产资源有关的收入增加有关,一些地方涉案财物罚没收入和部分沿海城市围填海罚没收入增加,也带动了非税收入增长。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

除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外,以地方土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9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5%。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37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5%。这一降幅较前7个月略有缩窄,这主要跟前期基数等有关,楼市低迷、开发商资金紧张情形下,土地市场依然低迷。

从财政支出端来看,尽管8月财政支出略有放缓,但财政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仍在发力稳经济。

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1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这一增速虽略有下降,但依然远高于同期收入增速。

从前8个月主要支出科目来看,民生等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比如社保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6.6%,与抗疫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8.9%。基建类支出总体也保持增长,不过8月份基建支出增速有所下滑。比如前8个月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11.3%,但8月份增速大幅回落转负。

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也保持较高增速,不过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基本在上半年发行完毕,下半年对支出支撑减弱,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低迷,导致支出增速逐步放缓。

财政部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30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较前7个月下降6.4个百分点。

为了进一步稳经济,国务院已经要求地方盘活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并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正在快速投放,两者合力将带动更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而这有利于财政收入稳步恢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