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龙头三季报业绩翻番,CXO仍是高确定性优质赛道

第一财经 2022-11-02 11:36:55

作者:俞晟麒    责编:钱焜

药明康德(603259.SH)10月26日晚间发布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38亿元,同比增长77.76%;净利润27.42亿元,同比增长209.11%;今年一至三季度,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83.95亿元,同比增长71.87%;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107.12%。

新冠业务订单依然是推动该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大增的主要动力,但扣除新冠大订单影响,药明康德订单和业绩仍维持较高增速,细分业务增长水平也保持在行业前列。

作为CXO行业龙头,药明康德前三季度业绩具有较强代表性。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创新药行业投融资热度回落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对于CXO行业景气的担忧有所提升,但从实际业绩表现来看,作为医药产业链重要一环的CXO龙头依然维持了较好增速。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基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极致追求,未来生物制药产业需求依然旺盛,而越来越高的研发风险和成本也给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想象空间,我国CXO产业仍是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优质板块。

极致健康需求构筑医药研发超高天花板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收入构成中,除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收入继续下降外,其余主要业务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化学业务部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最大,前三季度带来收入208.17亿元,经调整Non-IFRS后同比增长102.4%。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R)收入53.94亿元,同比增长36.2%;工艺研发和生产(D&M)的服务收入154.23亿元,同比增长152.2%。

长期以来全球医药行业持续超额增长,其背后最主要的动力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极致追求,以及在此推动下各国医疗卫生领域支出的持续增长。

从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市场来看,美国西雅图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60年以来,美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从5%左右一路飙升,至2021年已达到18%,支出总额至3.2万亿美元,占到全球卫生支出总费用的近40%,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到12318美元。

我国自2005年以来卫生总费用规模加速增长。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1.96万亿元, 2021年已达7.55万亿,增幅近3倍。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医药卫生总支出预计从2018年的7.3万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将8.3万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速2.6%;国内医疗卫生总支出预计从2021年7.56万亿人民币增长至2035年22.1万亿人民币,期间复合增速7.96%。

全球医药卫生总支出、国内医疗卫生总支出持续增长将带动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医药产品的创新研发,新技术、新发现则给医药研发带来更多的尝试机会和空间。

目前全球已获批的药物仅能与3%的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仍有众多疾病无法通过现有药物及治疗方法被治愈。人类蛋白质中共计约有20000种,其中98.5%的人类蛋白质结构已进行精准预测,随着新生物医药技术在“不可成药靶点”方面的持续突破,未来医药研发存在更多可能性,行业发展空间远未达到天花板。

中美两地医药研发外包率持续提升

一款重磅创新药的诞生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跨越20年、包含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全球人均寿命的提高40%归功于新药研发和上市。

一款重磅新药的上市也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K药(Keytruda)作为默沙东的抗肿瘤重磅药物,自2014年上市迎来销售额持续高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被批准用于治疗的适应症超过20种癌症,2021年实现的销售额达到171.86亿美元,撑起了默沙东近三分之一的营收。

在巨大市场前景和高回报率的吸引下,全球生命科技研发支出、生物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数量稳定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全球各国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从1247亿美元增加到15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7%。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生命科技研发支出将从2021年的224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177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速7.16%;全球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数量将从2021年14143家增长至2030年的22392家,期间复合增速5.24%。

不过随着药物研发的深入,新药临床研究难度和成本也在加大。根据Pharmaprojects数据,新上市药物的研发成本从2010年的11.9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25.1亿美元,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也不断回落。

越来越多创新药企业寻求通过外包来转嫁研发风险,控制研发和生产成本。从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力度最强的中美市场来看,2014年中美两国医药外包率分别为38.9%和26.2%,至2021年时已分别提升至50.3%和39.6%,预计到2026年,两国医药外包率将进一步提升至60.5%和52.2%。

CXO企业具有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优势,能够帮助医药企业缩短研发时间、控制研发成本、降低研发风险。得益于药企研发投入规模及研发外包渗透率的持续提升,CXO行业料将维持较高景气度。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至2026年,全球CDMO市场将达1431亿美元,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将达到891亿美元;中国CDMO市场将达301亿美元,其中化学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全球CDMO市场2021年至2026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7.8%,超越上一五年12.5%的复合增速,其中化学药CDMO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16.2%;中国CDMO市场其间复合增速将达到32.6%,其中化学药CDMO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34%。到2025年前后,中国CDMO市场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比重也将从目前的13.2%提升至20%。

全球医药供应链格局短期恐难发生根本变化

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降温及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对于CXO行业景气持续性的担忧有所提升。从三季报的情况看,板块内龙头在手订单充裕,基本面依然强劲。

事实上,Biotech头部企业依然保有较高现金水平。据Jefferies数据,截至2022年4月,市值在2亿至50亿美元之间的生物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水平账面现金贮备足够支撑2.6年。

国金证券认为,现阶段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总额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相关企业经营状况依然向好,同时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有望逐渐进入大型制药公司(BigPharma)并购的活跃周期,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创新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CXO行业仍有望维持高速发展。

贸易环境变化方面,由于当前全球范围内医药产业链之间相互依赖程度较高,替换成本较大,各国对海外供应链的需求短期内恐无法发生根本性变化。

根据2021年6月美国发布的100天供应链回顾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美国医药市场上52%的制剂生产设施、73%的原料药生产设施在本土之外,其中中国制剂生产设施占比6%、原料药生产设施占比13%;美国仿制药申报(ANDA) 中,63%的制剂生产设施、87%的原料药生产设施在美国本土之外,其中中国制剂生产设施占比8%、原料药生产设施占比16%。

浙商证券认为,美国此次通过鼓励投资的方式维护基础用药供应链安全,在中短期对我国影响有限,主要基于①原料药等产品规范市场注册、变更周期一般在1.5年以上,再考虑投资建设、客户审计等时间周期(2年+),短期影响有限;②中国原料药/中间体出口的优势多集中于大吨位品种,化工配套+规模经济效应+全产业布局下,中国原料药公司的成本、质量优势很难在短期颠覆。

同时,国内CXO企业海外建厂布局步伐也在持续加快。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康龙化成为代表的CXO公司均已在海外多个国家建设工厂。药明康德通过旗下合全药业在全球设有8个研发及生产基地,其中包括今年8月完成收购的瑞士库威工厂,后者成为公司在欧洲的第一个CDMO业务生产基地。同时,其在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敦的新生产基地也已正式动工。今年三季度,药明康德还宣布了新加坡基地的建设计划,计划未来10年累计投资规模高达20亿新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设。

浙商证券认为,从供给能力升级、全球参与度提升、创新药发展等角度看,中国CXO公司仍在提升全球影响力、产业链升级的过程中。随着国内外需求的持续爆发,中国CXO产业有望进入产能、模式、累积优势等加速兑现阶段。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