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虹桥HUB大家谈|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虹桥为企业创新提供越拉越好的“地理支撑”

第一财经 2022-11-07 09:01:07

作者:缪琦    责编:胥会云

城市该如何降低创新与产业的交互成本,在对创新做‘地理支撑’的同时,实现城市自身的发展?

“最近和创业者交流有一个发现,就是我们的好几家被投,都把他们的总部放到了虹桥火车站附近。”

在11月6日举行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2年虹桥HUB大会上,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以这样的细节分享作为演讲的开场。他表示,被投企业把总部放到虹桥附近的原因是,“与长三角各个主要城市谈合作、做项目,只要一两个小时,当天就可以来回”。

作为专注于TMT、医疗健康、工业技术等创新领域的投资人,周逵负责投资的近20家公司在国内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部分发展成为产业龙头。

在他看来,“英雄所见略同”的企业不在少数。促使越来越科创企业入驻虹桥的,正是“商务距离”缩短所带来的效率——省下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造价值中来。企业的动力与城市的创新生态彼此促进:科创企业入驻的越多越活跃,虹桥乃至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生态也就越繁荣。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新增贸易型总部和民营总部55家,累计吸引集聚了近4000家贸易企业,60000多家民营企业,约500家各类型总部企业,总部集聚初现成效。

“这既为今天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现成的例子,也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城市该如何降低创新与产业的交互成本,在对创新做‘地理支撑’的同时,实现城市自身的发展?”周逵提出,城市对产业的定位选择,和早期创业投资的机遇判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首先,城市和创投机构都需要聚焦高成长性的新型生产力。比如随着数字经济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拓展,算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生产力,围绕算力产业正在建立起一个巨大的生态,从而带来很多前瞻性的投资机遇,也自然会成为城市产业集群培育的重点方向。

这样的新型生产力还有很多,带来的创新回报也是巨大的。“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虹桥中央商务区提出着重发力的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都是新型生产力聚合的赛道,也是红杉中国长期看好的领域。”周逵认为,随着产业效率的提高,这些新型生产力将在未来释放出巨大的红利。

其次,城市和创投机构都需要靠近创造价值的核心来源。

“可以看到,近些年我们的A轮和天使轮投资项目都是在持续增加的。”他表示,对于创投机构来说,创业者是创造价值的核心来源,红杉中国希望能离创业者更近一点,把更多的关注与精力给到创业者。

那么对于城市而言,应该要靠近哪些策源地?周逵提出,一般来说,集聚辐射强的行业能够提供更高的价值。以新加坡的会展行业为例,当地的会展行业在疫情前可以贡献新加坡近1%的GDP,靠近这些行业,就很容易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虹桥正在打造包括高溢出会展经济在内的四新经济,都是集聚辐射十足的“助燃剂”,能为经济增长和产城融合的“城市火箭”,提供更多助推的动力。

另外,城市和创投机构都需要立足全球市场的眼光规划。

“2018 年,我和一些初创企业的CEO们一起去以色列游学,特拉维夫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周逵说,以色列超过三分之二的初创企业总部在特拉维夫及周边地区,很多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也坐落在这里,特拉维夫的本地研发型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注重对接国际科技动态、了解全球市场需求,为进军全球创造相应机会。

在他看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意味着更有想象力的未来增长。红杉过往在海外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观察和行业洞察,也很愿意用丰富的国际化资源来支持相应领域的创业者。而在这方面,城市的产业选择其实也基于同样的道理,“放眼全球市场的发展容量去做思考,可以挖掘出更大的增量潜力”。

周逵认为,当前中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水平和竞争力,因此,能够帮助他们拓展国际市场的城市,也就更容易打通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进一步增强城市自身的吸引力。

最后,城市和创投机构都致力于成为创新应用的基础设施。

周逵提出,当前越来越多的爆炸性进步,来自于科学家和基础研究,这些从“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品”的转化中,需要多方合力“搭台铺路”。

“我们把自己定义为创新和创业者服务的一类基础设施,在创业者最需要伙伴的时候出现,并一直陪着他们成长,这是我们最乐于做的事情。”周逵提出,上海是他们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区域,不仅投资了多家来自上海的初创企业,包括位于虹桥商务区的羚数智能等软件类企业,威马汽车、重塑能源等制造类企业,而且还在上海落地了数字智能、基因组学和脑科学3个孵化器,并通过举办系列的峰会活动来为企业赋能。

在为企业赋能的同时,周奎发现,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同样在不遗余力地为科创企业的成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仅仅提供了像“上海光源”这样的重大科学装置,还提供了“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等优势,赋予创新者“软硬结合”的基础设施,使得创业者“宜商、宜旅、宜居”,更使得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

目前,上海光源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可以利用终端实验站来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作为落户上海的第一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2022年,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

周逵表示,在虹桥这片创新发展的沃土上,已经培育了一批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坐标的企业,比如携程、拼多多、美团和驴妈妈等电商企业。接下来,在“四高五新”产业体系的加持下,大虹桥优越的产业生态条件还将为企业赋予更多的能量,而企业“大树小苗”的竞相成长也将助力大虹桥实现能级跃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