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城乡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

第一财经 2022-11-21 10:48:21 听新闻

作者:邵海鹏    责编:胥会云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两大重要支柱,城乡融合发展正是这两大战略支柱的结合点。

“城乡融合是我们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新冠疫情这三年来,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城乡融合的重要性和当前城乡融合的脆弱性,城乡融合的道路还很远、很长,任务也很重。”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2”上作前述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杜志雄认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两大重要支柱,城乡融合发展正是这两大战略支柱的结合点。因此,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既要按照城乡融合要求来推进,更要以城乡融合发展的状态为依规。

“既然是城乡融合,就要有来有往,既要有物质层面融合,还要有文化、制度层面的深度融合。”孙其信称,一方面,要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得更多具备条件的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将城市的资源、服务、治理等融入到乡村。

城乡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同时,报告还指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杜志雄称,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来指导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这两大战略,并以城乡融合的发展状态为结果。这就意味着,在“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都要在城乡融合理念的指导和目标追求框架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城乡融合在哪里融合,以及如何融合,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杜志雄认为,县域空间是城乡融合的具体场景。城乡融合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要在具体现实可操作的县域空间里来探讨和实现。“当前,县城建设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过往过度重视城市群都市圈式大城市化战略或进程的纠偏和回归。从中国国情看,单极化城市化道路问题比较多,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中小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可能更加符合实际。”

至于城乡融合的具体领域,他提到,城乡融合要围绕乡村振兴的三大重点任务进行融合,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这包括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等内容。其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是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要以城乡融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特征和支撑,要能够在特定的县域里通过教育、医疗等共同体的建设,来真正推进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改变以往公共服务问题上‘城里有、乡里没有’,以及‘某乡有、某乡没有’的差别,从而实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目标。”杜志雄称。

关于推进“三个一亿人”(即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任务,“这是城乡融合必须要做的事。”孙其信称,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得更多具备条件的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在未来,如何从制度、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让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更是一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将城市的资源、服务、治理等资源融入乡村。虽然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改善,但城乡二元格局依然相当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反哺农业现代化、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既需要乡村流动人才融入城市,同时又需要城市资源、服务反哺乡村。城乡融合必须从根本上倾斜更多资源、服务、社会保障来支持乡村发展,从而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给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明确要求。

在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长魏后凯称,从“农业必须强”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再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反映出中央对“农业强国”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化、系统化。

7月26日,在江苏南通海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蔬菜水培一体化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检查蔬菜生长情况。新华社图

关于“农业强国”,魏后凯认为,应该包括“四强一高”,即供给保障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以及发展水平高。

参照这一标准,他认为,我国农业总量规模大,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还不是农业强国。与真正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含量、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国际竞争力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尽管近年来中国与高收入国家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质量。”魏后凯称,如果在本世纪中叶不能如期建设成农业强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将缺乏坚实基础。当然,也应该看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农业强国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过去存在的“建设农业强国可能会干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言论,魏后凯回应称,这个认识是不科学的,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业强国的建成。具体来说,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强国的区别有三个方面:一、前者是发展过程,后者是比较概念;二、前者是全域概念,后者是选择性的结果,只有那些具备基础条件的国家,才有可能建成;三、前者着眼于现代化发展,后者着眼于强国建设,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魏后凯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农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对农业强国建设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同时,分阶段、分产业、分区域有序推进。

“未来中国谁来种地”,是农业强国建设必然直面的课题。

在论坛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钱文荣称,中国现在是大中小三种规模的农户共存。其中,小农户的规模仍然最大。由于这三类农户将长期共存,且经营理念各不相同,因此在中国推进“粮油种植规模化、常规农产品多样化、有机农产品高质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三者的比较优势。

他认为,大农户具有规模化、企业化和机械化等优势,是保障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中型农户具有较好生产经营经验、市场适应能力、社会资本转化等优势,可以继续生产常规农产品,以种为主,种养结合,并逐步提升农产品质量。

至于小农户,尽管具有精耕细作、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等生产优势,但却比较脆弱。可以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高附加值、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有效的组织生产,获得较高收益。在未来10年,我国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小农户经营有机农业有其天然优势。

对于老中青三代农民的新旧更替,钱文荣称,参照东亚地区的经验,未来20年将是一个重要窗口期。目前,大农户、中型农户的经营主体都已经是比较年轻的群体,只有小农户仍然大部分是老年人,且老龄化严重。因此,可以通过适度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有机农产品,为小农户带来相对体面的收入,从而吸引新农人有序进入。当然,关键取决于小农户能否顺利融入现代产业链。

推进城乡融合下的乡村建设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学界有声音称,要建设乡村,通过乡村建设来推动现代化。在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李小云称,这其实是个误解。

“我不太相信,保持大量的人口在乡村,保持大量的乡村就能够实现现代化,除非我们重新定义现代化。”他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恰恰在于如何在这样一个庞大人口,小农经济占主体的乡村情况下逐渐推进现代化。乡村建设一定要在城乡融合机制下来做,要继续靠工业化、城市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把城市动能引入乡村、激活乡村。同时,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包括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县城,尤其要形成县、镇、乡空间的整体现代化。

李小云称,乡村建设的目标,并不是要聚焦发展乡村经济,因为从经济角度来讲,现代化已经不再可能取决于乡村经济如何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三个问题。

一是粮食问题。这需要依靠农业现代化来解决,而非依靠一家一户生产来解决,由此必须继续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有一个体面工作,过上好的生活;二是涵养生态、保护生态。乡村人口虽然在不断减少,但中国80%以上的国土面积在农村;三是文化乡愁。越是推进城市化,人口越是离开乡村,这个情节会越浓厚。

在实践层面,最近八年,李小云带领中国农大团队在云南推动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并产生广泛影响力。他说,在云南一共做了20多个村庄,12个已经建完,11个正在建设,覆盖了云南省的多个地州。

“我们通过建立四个机制来确保乡村建设。”李小云称,一是在农村发育出一个让农民受益的新产业,盘活他们的资产,让他们能够一边生活,一边还可以挣到钱;二是这些产业不能走“地主变雇农”的路径,就是说只有老板受益,乡村、集体、农民不受益,即便农民会从中挣一点钱,但在整个产业链中收益也只占很小部分;三是产业组织形态要由农民主导;四是建立集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