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融资潮拖累内房股,市场期待更多需求端政策 | 市场观察

第一财经 2022-12-20 12:51:36 听新闻

作者:李隽    责编:杜卿卿

公布融资方案后,旭辉、雅居乐一度跌近20%。

虽然各种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措施出台,但11月大幅反弹的地产股,在12月重新陷入低迷。

12月20日,旭辉控股(00884.HK)和雅居乐集团(03383.HK)公布配股消息后股价大跌,拖累港股内地房地产板块。新加坡政府旗下GIC多次减持万科(02202.HK)H股,港股频繁的融资和套现热潮,内地房地产股的阴霾依然挥之不去。

12月20日早上公布的LPR维持不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主要支持政策和融资放宽,让开发商资金链方面的压力有所缓解,地产仍坚持“房住不炒”,限购限贷逐步有所放松,但依然要需求端有更多措施出台,才能更好支持行业发展。

LPR不变,支持扩大需求

12月20日早上,12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12月19日,据新华社,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出深入解读时,表示:“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中央财办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尤其是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还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对于金融稳定也具有重要影响。

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牟一凌表示,近日地产链相关的板块明显下行,上一周家电、建材最终收跌,且涨幅排名迅速下行。政策方向来看,地产仍坚持“房住不炒”。对于房地产政策的描述新的表述值得关注,例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以及“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今年以来,包括杭州、南京、苏州等在内的许多重点二线城市已经以“小步高频”的方式,对限购、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措施进行了渐进式放开,但部分区域限制始终存在,同时限贷政策的优化普遍对区域及人群有一定要求;而一线城市的优化政策,则集中于远郊区县及特定人群,整体限制性政策无明显松动,“认房认贷”等限制性政策执行仍较为严格。

关于未来需求端支持措施,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政策是从各个方面来保证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的流动。在房地产的需求方面,可能也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现在按揭利率已经下降130个基点左右,还有下降的空间,可以把首付比例降下来,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也有助于房地产企稳。

融资潮压制地产股

趁着政策利好加快融资步伐,是相当部分地产企业的选择,而投资者则并不信任。

旭辉控股12月20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按每股1.14港元配售8.4亿股股份,配售股份相当于公告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77%,及扩大的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07%,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预期将为9.576亿港元;雅居乐集团则公告称:将以每股2.32港元的价格按其各自的分配比例配售2.685亿股股票,将通过配股筹集资金6.172亿港元,配售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6.37%。

12月20日上午,旭辉控股和雅居乐集团一度大跌近20%,一度跌破上述配股价,中午分别跌15.04%和16.73%,收盘报1.13港元和2.34港元。

百惠证券策略师岑智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虽然有政策支持,比如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提供更多融资支持,但内房股本身债务较高,对资金需求比较大,港股有些内房股配股融资较多,板块都有一定的抛售压力;此外,港股整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幅度跟预期相符,但明年要加息加到5.1%的水平,比之前的预期要高一些,加息周期没有这么快结束,这都会影响到融资成本和企业盈利。

20日上午万科企业跌4.67%,报15.94港元。19日万科公告称,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关于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股份之一般性授权的议案》,董事会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制定了以新股配售方式、向非关连人士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的方案。

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投资机构GIC Private Limited(下称“GIC”)11月30日再度减持572万股以后,11月14日至30日累计套现万科H股超过4000万股,H股持股比例从超过9%下降到6.89%。12月GIC减持的数量依然未知(持有H股比例下降到6%整数以下才需要再次披露)。

玄甲基金CEO林佳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遭遇了近二十年持续加杠杆后的出清压力,导致行业在这个阶段对未来的出清预期依然不明朗。目前市场层面来看,一方面是企业抓住机会窗口融资延缓压力,另一方面是投资机构降低仓位敞口回避风险冲击。房地产由于事关民生,“保交楼”等还需要逐步化解,故而资金的介入使得出清周期被拉长,但最终周期还是需要出清,大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后,幸存的企业能获得更大的份额,能获得更高的抢夺蛋糕机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