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电视精编版】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三十二期

第一财经 2025-11-01 20:59:59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核心的飞机租赁市场之一。而上海浦东依托中国商飞的“一总部三中心”布局,以及国产大飞机交付运营的契机,迎来了打造飞机资产管理中心的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航空产业也面临机队更新、运力调配、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挑战。航空租赁如何从规模增长转向资产管理价值挖掘?如何进一步强化上海在国际航空金融版图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以“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
【电视精编版】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三十二期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核心的飞机租赁市场之一。而上海浦东依托中国商飞的“一总部三中心”布局,以及国产大飞机交付运营的契机,迎来了打造飞机资产管理中心的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航空产业也面临机队更新、运力调配、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挑战。航空租赁如何从规模增长转向资产管理价值挖掘?如何进一步强化上海在国际航空金融版图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以“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主题演讲: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

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张诚提出,飞机租赁须从“租赁供应商”跃升为“生态赋能者”:一是用金融韧性做“稳定锚”,前瞻锁单、售后回租、同业协同设计灵活工具,为航司锁定运力、盘活资产、降本增效;二是以资产智慧转“价值伙伴”,用大数据精准匹配机队、全生命周期管理残值等,实现“云端共舞”;三是以绿色引擎行驶未来赛道,用绿色金融降低生态转型成本。面对地缘与技术不确定性,要以“全力输血”专项额度托底制造端,“全力出海”协同商飞全球营销,“全力结盟”打通维修、航材、租赁全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国产航空生态圈,让中国大飞机在世界的蓝天上越飞越高。

CACL中飞租赁大中华区副首席商务官、中飞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智提出,

航空业正处“强需求、紧供给”再平衡关口:供应链瓶颈拉长交付、推高租金,资产负债表虽好看但产业不平衡。中飞租赁以全生命周期交易破局——前端下单交付“新机”,后端收旧“老龄机”,发挥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优势;同时呼吁上海放大开放窗口,在税务、法律、海关与国际接轨;呼吁完善生态,让产业上游带动中小投资者进入实体经济循环。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投融资管理部总经理、春秋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超认为,春秋航空长期的稳步发展得益于上海优质营商土壤与金融活水,也靠春秋航空极致的降本模式穿越周期;当下地缘与供应链不确定性推高运营成本,国内航空租赁起步晚、政策迭代慢,跨境外汇、税务统筹成项目落地共性痛点。他呼吁产业告别野蛮生长,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并期待政府再前一步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让各环节在高质量竞争中释放活力,推动航空业的高质量发展。

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租赁东北亚副总裁、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区代表、ISTAT国际运输飞机贸易协会注册飞机评估师沈文佳指出,目前国内的发动机租赁尚缺专营机构,且银行对发动机资产价值认知不足,融资形式单一、维修储备金回流受限。他建言:用持续税收优惠、长期资金、灵活跨境账户把“规模+流动性”做活;同时建设接轨国际的交易规则与交易中心,加强航空金融学科、强化人才集聚和国际交流,让海外与本土的企业在透明、高效的“中国发动机生态圈”里共生共赢。

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长秘书、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航空航运产业金融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李兵认为,上海凭“航司总部+维修优势+金融集聚”三重禀赋,应借势国产飞机出海和疫情后机队更新窗口,用“制度创新、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全球配置”四轮驱动打造国际航空金融枢纽:率先构建对标国际的租赁生态,把“融资融物”深度嵌入制造、绿色能源与数字化运维,探索相关金融和科技创新,让航空金融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特色的新高地。

行业对话:新周期下的航空租赁价值重塑

如何通过多方协同从容应对航空业的周期波动?数字化技术落地还面临哪些挑战?上海建设飞机资产管理中心还需突破哪些关键环节?在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新周期下的航空租赁价值重塑”话题,着重探讨拥抱数字化、共建产业生态、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核心话题。

刘东智在交流中提出,租赁公司要与航司、制造商要结成“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持续累积订单与行业洞察,保持机队稳健扩张;再“找共赢”——在三方的合作协同中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把对立变协同。关于飞机租赁业务如何深入产业腹地,他认为需要加强产业协同,用运营数据反哺国产飞机改进,并牵引资金涌向零部件制造与维修环节,以金融血脉舒缓供应链瓶颈,把飞机租赁做成真正扎根实体、穿越周期的支点。

田超这样概括春秋疫情后迅速恢复的秘诀:一是把低成本刻进骨髓,守住价格竞争力;二是用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持续投入,把运行效率做到极致。面对供应链持续紧绷,航司与租赁公司必须飞机下线前就“开诚布公”——把交付、运营、维修、退租、拆解全生命周期利益摆到桌面,锁定最优配合方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不确定中稳运力、稳成本、稳复苏。

对于布局发动机资产的窗口期,沈文佳判断,发动机资产正处“租金高位、价值稳态”的窗口:供应链系统性短缺、新机磨合返厂潮与地缘通胀三重压力短期难消,租金需待磨合期结束后才回落;但机队退役节奏放缓,当代发动机价值未来三年仍稳。面对本土融资痛点,他希望银行可以提升融资比例,从发动机底层的流通性和保值率来看待资产;放开“一架飞机只对应一笔贷款”模式,引入长期、资产包式规模化资金;并以项目贷思维替代目前的固定资产贷款,测算项目整体收益,让融资赋能发动机全生命周期。

李兵认为,破局当下存在的飞机租赁同质化竞争先要拒绝“利润为先”的野蛮扩张,转而用产业协同、对飞机资产的认知优势和运营能力筑护城河;对于如何优化未来的飞机资产管理,他认为在如今资本对飞机资产兴趣增加的背景下,可以利用结构化的安排导入社会资本,同时充分认识境内和境外资金的差异,用好两个市场的资源,并根据具体需求做资产管理问题的专业化研究。

本期沙龙节目完整勾勒出了航空租赁赋能产业创新的全景蓝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融合的是方向:租赁公司与航司、与制造商、与金融机构要共同担周期、共创价值;精细是未来:从飞机到发动机,从新飞机到老龄飞机,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有待挖掘的管理红利;本土是机遇:中国市场和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必将是提升上海国际航空金融竞争力的关键的支点。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系列活动将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本场沙龙详细内容,敬请关注第一财经频道11月1日21:00、11月2日13:20播出的电视节目:《租赁赋能航空产业生态创新》。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