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湖北麻城市的一些农村孩子上学自带课桌的场景刺激了舆论的神经。在媒体集中报道之后,当地政府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为全市所有学校配齐标准化课桌,结束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历史。
有督促就有进步,这正是舆论的效力。地方财政再紧张,也不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节省,这是一个朴实的道理。麻城的主事者能够迅速回应舆论关切,算是归还了民生领域的一笔欠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问题与民众福祉息息相关,改善民生事关民众的切身利益,甚至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从懂得道理到真正落实,这中间还隔着不小的距离。
九年制义务教育自1986年始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26年过去了,麻城的孩子们却还在扛着自己的课桌行走在上学的路上,此情此景,确实令人感慨不已。是地方财政真的买不起课桌了吗?不,只是该花的钱没去花,或者说,这是对孩子们的一笔欠账。
麻城市委书记为此事新开了微博,他表态要诚恳接受舆论监督,并承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比,“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改造的投入仍然不足,差距很大”。也正是这样的“不足”与“差距”,使得孩子们扛课桌的样子成为一道刺眼的风景。
在教育上投入不足,麻城不是孤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承载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特别是贫困地区多、人口居住分散、义务教育规模庞大、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这是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正因此,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类似麻城这样的欠账,并不鲜见。
然而也要指出,欠账决不只是底子薄的问题,更有地方财政没将钱花在刀刃上的缘故。有些地方,宁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盖豪华的办公楼,购置高档公务用车,也不肯多在教育上投入;有些地方,对于政府职能的认识存在偏差,迷恋于GDP的数字,而没有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多下工夫。在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往往显得那么苍白。
民生领域出现欠账,也不单是在教育方面。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民生事业历史欠账很多,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显然,有账就要还。及时归还欠账,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民众共享的必然要求。在经济意义上,还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归还民生欠账,就是要将缺失的公共服务补上,要将公共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基本公共服务则是公共服务中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部分,是政府回应社会基本公共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关乎公民基本的生存权与基础性的发展权。归还民生欠账,首先就要在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块入手,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软肋”入手。
归还民生欠账,也需要为政者有担当,有使命感。不能总等到媒体暴露出问题,才忙着去灭火;不能总等到问题积重难返,才象征性地做点文章。被动应付还是主动作为,其中的差距何其之大!为政者应主动盘点,看看治理之地上究竟有多少亏欠,又有多少账务要还。
麻城的一些孩子是不幸的,他们背着课桌的身影令人心痛;麻城的孩子又是幸运的,在社会的关注下,他们的问题会一点点地得到改善。我们更关心的是,在麻城之外,还有多少民生账务在等待归还。
用好用足经济政策措施“工具箱”,切实强化项目牵引,撬动更多发展增量;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扎实推进民心工程、民生实事。
除了尽快用好存量政策外,财政部已经表态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财政部表示,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意见》中每一项的落地生根,唤醒的都将是我们经济社会的内生潜力。
《意见》将公平放在民生政策的首位,强调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