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保监会副主席:集中力量为三大主粮作物保险

第一财经APP 2016-11-06 10:46:00

作者:邵海鹏    责编:刘展超

2015年,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14.5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9%,三大主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农业要发展不能只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应对风险方面还需要协同证监会、保监会。

5日,第五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该论坛由农业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联合主办。

作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该论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风险管理”为主题,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的作用,有效管理农业市场风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在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称,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3位,对全球保险市场增长的贡献度达30%,居全球首位。2015年,全国保费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718万亿元,发展速度创近年来新高。保险业总资产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他说,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在保护农户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业务规模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2015年,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14.5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9%,三大主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品种达到189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已有26家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多数省份已有3家以上的保险公司,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在功能作用方面,农业保险也日益成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2015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96万亿元,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3%,农业保险赔款支出260.1亿元,约占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的9.6%,是国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的7倍。发达国家不保的地震、政府扑杀等责任均是我国农业保险承保责任。

特别是在重特大灾害面前,农业保险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陈文辉举例称,去年辽宁特大旱灾,农业保险支付赔款15亿元,地方政府基本未在拨付专门的救灾资金。今年南方洪涝灾害,农业保险支付赔款70亿元。今年商品粮主产区黑龙江连续遭受旱灾、涝灾和霜冻,农业保险支付赔款超过40亿元,成为农业保险史上最大的一笔赔款。

在改革创新方面,价格保险试点已扩展至31个省份,承保品种涵盖生猪、蔬菜、主要粮食作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等4大类近50个品种。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保监会、证监会、农业部联合启动“保险+期货”试点,目前试点已拓展到12个省份,品种包括玉米、鸡蛋、棉花、大豆、白糖等5个主要农产品,通过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的跨界结合,转移分散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防止“谷贱伤农”。同时,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充分发挥保险增信功能,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链,协助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保险的前提,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陈文辉称,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长的风险需求的矛盾。他认为,今后保险业要紧密围绕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服务这个核心,加大资金、资源、科技、人力投入,深入研究农业现代化的风险特点和风险需求,一县一策、一品一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多样化的、多层次的风险保障。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陈文辉提到,保监会要集中力量做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主要农畜产品和森林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价格保险、制种保险、渔业保险、农房保险覆盖面,拓展地方特色险种、指数保险和“保险+期货”试点。

此外,陈文辉还提到,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工作联系机制。前期,农业部、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合作可谓无缝对接,效果很好,有良好的基础。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联系机制,共同推动完善支持政策。2014年以来,美国农业保险补贴已成为第二大支农项目,约占整个支农支出的8%,我国约为3.69%。我们要充分运用WTO规则,积极推动农业补贴由直接补贴向间接补贴转移,实现对农业农村农民更广泛、更充足的保护;要加快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各类政策和金融工具的融合,创新各类金融保险产品,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和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