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德莎素与索绪尔

第一财经 2017-01-07 12:33:00

作者:菲戈    责编:吴丹

法国海军军官德莎素19世纪末曾多年在远东穿梭航行,包括印度支那、日本、中国和朝鲜。热爱中国文化的他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影响了巴比伦天文学

语言学大家、结构主义鼻祖费迪南·德·索绪尔

前两个月,旅法翻译家蒙田带着混血女儿,来还没开张但已接客的“小亚细亚”书店住了好几天。某晚聊天时,向她献宝一批刚从孔夫子上拍来的老书,其中有一些是著名天文史家潘鼐先生的藏书。潘先生是一位怪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研究中国古天文史而成就斐然。但网上最近关于他的消息,也是五六年前的了,当时他已九十高龄。这批藏书的散出,不知意味着什么。

显摆到一本1909年初版的法文精装原版书(这书的版权页很奇怪,没有确切的出版日期,后来又研究了一下,发现它至少是1914年以后再版的,因为书后附录增补有两篇1914年的论文),识货的蒙田马上说:这本我买了,你开个价,我要送给一个研究汉学的法国老友。因为是朋友,我只开了100元。放在书店卖的话,应该上千的(在亚马逊中国,去年剑桥大学出的最新版平装本也要卖到475元,而在亚马逊法国,最老的版本是1967年的,要75欧!)。100多年前的精装书,九成新,还有潘鼐先生的签名“维炎”(潘先生大概字维炎),还有1983年在东京赠书给潘先生的M.Teboul的签名。这位Teboul是何方神圣我没查到,不过书给出去前一晚,我恋恋不舍地摸着烫金的绿色布面,一时兴起仔细查了查书的作者。

潘先生在书里夹了张用蓝色水笔写的字条:“法国著名汉学家德莎素(L. de Saussure)撰有《中国天文学史源流》,原名L' Origine de l' Astronomie Chinoise,1909年出版于荷兰,原载《通报》Vol.X。”

这样,作者的身份就清楚了,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可惜在如今的中国,他显然不那么著名。用“德莎素”去百度,网页倒是有不少,但几乎全部来自两篇文章的转载,各有一两句话提及他,再无更详细的资料。还好,作为读哲学的,Saussure这个姓氏并不陌生,语言学大家、结构主义鼻祖费迪南•德•索绪尔,就是最有名的一个Saussure。索绪尔是瑞士人,但祖籍法国,也成名于法国。而百度来的一篇文章里,恰恰提及德莎素是一位“身为法国海军军官的瑞士汉学家、天文学家”。那么这两位Saussure会不会是亲戚?要知道,瑞士的Saussure家族就像我们的科举世家,每一代都要出几个大学者。

用德莎素的全名Léopold de Saussure到维基百科一查,结果出来了。果不其然,这两位根本是亲兄弟。语言学家是哥哥(1857~1913),比天文学家和汉学家弟弟(1866~1925)大9岁,他们是三兄弟,小弟雷内(René de Saussure,1868~1943)是一位数学家和世界语倡导者。

作为海军军官,德莎素19世纪末曾多年在远东穿梭航行,包括印度支那、日本、中国和朝鲜,而在巡航于扬子江的法国炮舰Aspie号上服役,是他的主要任务。因为热爱中国文化,他与主流汉学界唱起了反调。当时通行的观点是,中国远古的天文学是从古代近东,尤其是古巴比伦传播而来的。而德莎素认为恰恰相反,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影响了巴比伦天文学。

德莎素的这部《中国天文学史源流》,从作为论文在《通报》(T'oung pao)上刊出至今,有近110年了,迄未见有中译,殊为可惜。手头这个法文老版,因了种种因缘际会,来中国待了几十年,现在也终于回法国去了。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