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现金贷愈演愈烈 应纳入征信体系

第一财经APP 2017-10-27 16:46:25

作者:许云峰    责编:黄宾

针对当前现金贷规模日增、事件频发,监管层应从规范放贷者和约束借款人两个方面,引导行业走向健康。

主打分期借贷业务的趣店日前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让现金贷这个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从发展历程来看,趣店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现金贷公司:以校园贷起家,在校园贷被监管限制后,趣店转向分期借贷业务。趣店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9.74亿元,83.3%来源于现金贷及分期购物平台产生的服务费。

上市后因经历舆论风波,趣店10月23日股价大跌近20%至26.59美元,但市值折合人民币仍有582亿元,超过A股上市的15家券商(包括西南证券、东北证券、兴业证券等)以及7家银行(包括杭州银行、贵阳银行等)。一家成立至今不过三年半的互联网借贷公司,市值竟然可以超过二十多家A股上市的金融机构,令人瞩目,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首当其冲的是趣店的现金贷业务,被认为是高利贷的互联网化。的确,近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曾经游走于灰色地带的高利贷,也借助互联网进入大众生活,包括过去一两年陆续倒闭、跑路的不少高息网贷平台,以及部分校园贷、培训贷网络平台。

根据现行法律,高息借贷有两条“红线”,一是24%,即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是36%,即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换言之,年化利率24%以下部分,借款人有义务还;24%~36%之间,未还可不还,而超过36%部分,不需要还。

而趣店提供的分期借贷业务,实际利率年化几乎都是36%或无限接近36%。所以创始人罗敏公开称:“任何发现我们名义和实际利率超过36%的人请直接联系我,我提供100万资助费用给您!”

高息借贷一直以来名声不佳,甚至偶有暴力讨债的恶性事件发生,校园贷还导致学生自杀等。但这个行业存在的历史很长,从犹太人在西方放贷到中国古代各色钱庄、票号,因此有其存在的基础。因为对于确实急需用钱的人而言,比起借不到钱,能够借到高息的钱,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所以高利贷这个行业能持续生存。

因此,笔者认为趣店饱受争议的重点不在于高息借贷本身,而在于应将这个原本躲在“角落”里的行业阳光化,搬上台面。好比吸烟对自己及他人身体都有损害,但部分人有吸烟的需求,全世界也没几个全面禁烟的国家,多只限制公众场合吸烟。

而随着现金贷与互联网融合,诱导放贷、掠夺性放贷、违规放贷等行为日益盛行,加上行业变化太快,监管往往较为滞后。现金贷因互联网而盛行后,高息借贷的不良影响被放大,监管更需跟上。

根据专业咨询公司统计,我国现金贷整体规模在6000亿到1万亿元之间。2017年前7个月,全国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0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现金贷。目前现金贷平台没有确切统计数字,很多平台藏在冰山之下,初步估计现金贷平台至少有2000家,不少是此前的P2P公司转型。手机搜索“现金贷”,相关APP达100多个,很多直言借贷不需要抵押、不上征信。

需求与行业无序扩张相互作用,相关借贷平台越来越多,不少甚至诱导借贷,一定程度上促使行业规模大幅增长。比如对于风控与催收,罗敏的回应是:“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而且,目前个人在很多平台借贷,既不需要抵押,也不上征信,很容易诱发借款者同时多处借贷,甚至骗贷。

中国人讲究量入为出,近年开始鼓励消费提振内需,但对于高息借贷用来消费,笔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至于现金贷流入房地产市场,则属于打击的对象。因此,对于高息借贷目前如此高的增速,监管层不能坐视不管。监管放贷者,银监会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笔者认为,监管不能忽视借款人,建议将现金贷借贷行为纳入征信,以约束借款人。纳入征信之后,每次借贷行为都将影响终生信用,借款人不敢随意借贷,出借者也不敢随意放贷。

换言之,针对当前现金贷规模日增、事件频发,监管层应从规范放贷者和约束借款人两个方面,引导行业走向健康。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