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智能经济改写就业市场 一些行业工资已高过硅谷

第一财经APP 2017-11-15 13:19:52

作者:郭晋晖    责编:刘展超

从职位来看,技术人员的涨幅快而普通工种涨幅慢,尤其是高科技尖端人才,像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人员,国内给出的工资甚至会高过硅谷

如风而至的人工智能迅速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在重构就业市场,对新技术和就业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11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数字时代的创新增长、包容和可持续就业”作为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处理好技术与就业的关系,重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一份名为《2017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最具智造精神雇主报告》显示,智能经济形态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就业结构,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既要想办法引进配合智能化升级的人才,又需要对升级后的员工劳动力解放进行妥善处理;对于员工来说,则需要快速学习以跟上产业升级速度。

智能经济高速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与共享经济、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知识付费、智能软硬件等多种新型经济形式和技术共同构筑智能经济形态。

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已被十九大报告列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举措之中。智能经济站上了投资风口,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智联招聘针对至少经历过2轮以上融资的10家智造型企业统计发现,智能型企业的融资间隔时间远快于企业正常发展所需的融资时间。 这些企业首轮和第二轮融资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6个月,第二轮和第三轮之间的间隔为14个月,第三轮和第四轮之间的间隔则更短,仅用了9个月。而股权服务公司 eShares 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从种子轮到 C 轮之间的间隔,分别需要22个月、24个月、27个月。

智能经济产业发展壮大的速度也远快于以往的企业。以中国分享经济领域登陆新三板或赴美上市的企业为例,它们从初创到上市/挂牌平均经历66个月,远低于互联网全行业的84个月。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智能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高效吸引和快速补给,因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国家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行业中,有制造业、物流、商务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对现有劳动力造成冲击。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人机共存的新纪元: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文中预测,中国51%的工作内容有自动化潜力,这将对相当于3.94亿全职人力工时的冲击。

就业分化与人才垄断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从2015就开始研究新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影响。他认为本轮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影响并非只有积极方面,从就业数量影响来看,是创造效应和毁灭效应同时存在的,比如电商创造了大量线上岗位的同时,实体零售业的凋零也流失了很多岗位。此外,新技术革命对就业形式乃至收入分配结构都会产生冲击。

岗位和薪酬的两极分化是本轮新技术革命带给就业市场的重要变化之一。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显示,近年来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常年排在第一位,而电气、造纸、能源采矿等行业则用工需求严重不足。今年第三季度,景气指数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的差别倍数为28倍。

郭盛说,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幅是放缓的,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高科技、共享经济等热门行业,工资涨幅非常快,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工资涨幅几乎是停滞的。从职位来看,技术人员的涨幅快而普通工种涨幅慢。高科技尖端人才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国内给出的工资甚至会高过硅谷。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一书中预测,未来生产的要素不是资本,而是人才,因此,限制创新、竞争力和增长的因素更有可能是人才的匮乏,而不是资本的短缺。

郭盛表示,在新科技力量下,企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目前智能经济行业对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行业内大公司不惜成本地去争夺紧缺人才,未来可能会出现大公司垄断人才的局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企业个人的应对之策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驶上了快车道。地方政府已陆续出台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随着智能经济的大力发展,人才队伍的储备和梯队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未来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与应用等的纵向复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 +”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深受企业青睐的人才。

《2017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最具智造精神雇主报告》称,智能时代企业的人才管理和培育将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要思考如何为这些“创造型人才”提供高效创造的环境和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其他员工实现转型以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

郭盛认为,智能经济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自激励,企业需要为他们提供高效创造的环境和工具来帮助他们发挥价值。这意味着传统的管理理念或方式并不适合这类人群,那些以科层制为特征、以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对于广大普通就业者而言,受人工智能产业的冲击,在专业和技能上无法短期内获取新型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必然会面临职业困境。对企业而言,开发这类员工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将成为企业未来管理的重点。

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企业对员工在培训的重点是“人机合作“的能力。因为技术对于就业和未来工作的影响,并非是人类会面临与机器对抗的困境。当前的变革是由数字,物理和生物技术推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结合会增强人类能力和认知力。这意味着领导们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开发相关的学习模式,让员工可以和那些能力、互联程度和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的机器一同工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