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摩徐然:金融去杠杆推进 资金从非标流向股市

第一财经APP 2017-11-17 16:04:30

作者:徐燕燕    责编:林洁琛

摩根士丹利徐然表示,随着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推进,以及经济基本面的支持,过去大量投资非标产品的资金将转而流入股票市场。未来两年,约五六万亿的资金将流向A股市场以及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向港股市场。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剧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达到4%。有观点认为,这是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趋严预期的反应。

11月16日,在新加坡举行的摩根士丹利第十六届亚太峰会期间,摩根士丹利中国金融行业分析师、董事总经理徐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推进,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过去大量投资非标产品的资金将会转而流入股票市场。大摩并预计,未来两年,大约将有五六万亿元资金流向A股市场以及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向港股市场。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好时机

徐然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仍然较低。在清理落后产能、去杠杆的一系列操作下,企业贷款利率不断上行。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6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7%,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比3月上升0.14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上升0.4个百分点。

“利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合理才好。”徐然对记者表示,“目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最好时机,让资金从低效的、风险高的领域,转移到高效的、透明的渠道,让企业受益、金融机构也受益。”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撰文称,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高于国际警戒线,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迟缓。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类“名股实债”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加杠杆。周小川在文中称,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

金融系统治理利好股市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报告指出,随着中国金融系统治理的推进,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高收益的固定收益投资产品的销量以及它所对应的底层资产(大多数是非标准化的信用产品)已经显著下滑,这使得投资资金将流向股票市场。

报告显示,金融治理将覆盖中国总的信贷规模的20%。徐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据估算,目前金融系统治理已经完成了50%。金融治理不仅让金融领域的杠杆率水平回归正常化,还包括让金融活动和金融系统信息更加透明化,比如非标资产变成标准资产等。

报告称,2017年,金融系统的治理过程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13%,平均利率增长了70个bp,同时对经济增长和信贷质量的影响也是可控的,并且提高了优质银行的净息差。流动性的紧缩或过度收紧不太可能出现。

徐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居民部门可投资资产在未来几年仍能保持每年16万亿元左右的新增规模。过去几年,每年居民部门会有大约5万亿至7万亿投向非标资产支持的产品,比如理财、信托等,而非标债务过去两年主要支持了基建、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杠杆。随着金融去杠杆一系列政策的推进,未来几年,配置这部分资产的资金将从过去的每年5万亿至7万亿元,下滑至2万亿到3万亿元。与此同时,政策也应该在引导货币基金、高收益储蓄型保险产品,以及高杠杆的私人基金更加理性的增长。

这些资金最终会流向哪里?“企业盈利水平的回升,以及仍然较高的储蓄率或将支持资金流向高质量的蓝筹股。”徐然告诉记者。

大摩预计,未来两年里,这将驱使大约五六万亿元的资金流向A股市场以及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流向港股市场。到2019年,股票投资在全部居民部门金融资产的占比中将从13%提高到16%,这一过程将是持续渐进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