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哈里里回国记:黎巴嫩、沙特和法国的“三国演义”

第一财经APP 2017-11-22 16:19:27

作者:方向明    责编:顾乡

从沙特和法国绕了一圈再回到贝鲁特的哈里里,第一件事就是向政府确认其辞职决定。

当地时间21日晚,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返回了首都贝鲁特,此时距离他在沙特宣布辞职,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但是,危机并没有因为哈里里的落地而解除。从沙特和法国绕了一圈再回到贝鲁特的哈里里,第一件事就是向政府确认其辞职决定。但外界预计,为了让哈里里收回辞呈,黎巴嫩总统奥恩将做出让步。

无论如何,一波从黎巴嫩展开的危机初见端倪。

一次不寻常的辞职

过去几周发生在黎巴嫩和沙特政治高层之间的微妙角力令人备感蹊跷。

简单来说,哈里里出访沙特期间突然宣布辞职,奥恩以哈里里不在境内为由搁置批准,于是法国出面调停,哈里里最终宣布将回到贝鲁特。

如此不寻常且戏剧性的变故,其中蕴含的政治角力,令人深感“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哈里里回到贝鲁特之后的事件走向,也成为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

11月4日,正在沙特访问的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在沙特电视台播放的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中,哈里里指责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把真主党称为伊朗的“羽翼”,并暗示自己遭遇暗杀威胁。

但传闻称,哈里里在利雅得遭到人身限制,甚至手机也被没收,视频也是被迫录制的。这种说法遭到沙特方面的否认,哈里里自己也在12日再度现身,在接受黎巴嫩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自己行动自由。

47岁的哈里里是黎巴嫩国内逊尼派的代表人物,前总理、逊尼派政党“未来阵线”创立者拉菲克·哈里里的次子。哈里里曾于2009年就任黎总理,但2011年因内阁超过1/3部长辞职导致政府解散。此后哈里里长期旅居沙特,直至近年重返黎巴嫩政坛。实际上,哈里里同时拥有黎巴嫩和沙特双重国籍,他本身就出生在利雅得,如今妻儿全部生活在沙特。

随后,嗅到火药味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9日闪电出访沙特,表达了法国必须在沙特与伊朗关系不断趋于紧张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促进和平。

很快,14日,黎巴嫩外交部长吉卜兰·巴西勒飞赴巴黎,得到了马克龙对黎巴嫩安全与稳定重要性的确认,马克龙也呼吁哈里里按承诺回到黎巴嫩。

两天后,法国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到访沙特,正是在此期间,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阿德尔·朱拜尔表示,关于哈里里被沙特软禁的传言毫无根据。

据媒体报道,哈里里18日在巴黎和马克龙会晤。与此同时,黎巴嫩内政部长马什努克也飞赴法国,与哈里里会谈。随后,黎巴嫩总统府发表声明,称哈里里已致电奥恩,确认将于黎巴嫩独立日返回黎巴嫩,在那里“澄清自己的所有立场”。

从上述事件脉络可以看出,从哈里里突然在沙特宣布辞职到最后确认将回国,法国有效地在其中如穿针引线般做了不少关键动作。

和沙特有关?

复盘整个事件,为什么哈里里选择在出访沙特时宣布辞职?为什么法国无法坐视不理?为什么传言四起?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的话,就要看沙特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那么沙特的动机是什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叙利亚问题接近尾声,而代表什叶派阵营的黎巴嫩真主党在叙利亚战场上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它在黎巴嫩政坛不断坐大,这让逊尼派的哈里里在处理和真主党关系时越来越被动。

另一方面,叙利亚目前面临政治重建,如果黎巴嫩真主党继续坐大,意味着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获得的外部支持将进一步扩大,在重建过程中对逊尼派更加不利,因此,沙特需要从外部削弱有利于巴沙尔政权的因素。

宿敌的较量

哈里里此次辞职方式不同寻常,但主要诉求不外乎让黎巴嫩真主党妥协。分析认为,事件背后折射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地缘政治角力。

沙特和伊朗,这对“宿敌”围绕教派问题的长期不睦,被认为与中东多处冲突的酝酿和爆发密切相关。

但专家也认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之间阵营化的较量中,教派矛盾是一个被过分放大的因素,本质上是争夺地区主导权,理解中东局势更应该从地缘政治博弈上寻找根源,教派主义只是一个用以动员社会的工具。

“在对教派主义的利用上,沙特更具主动性,逐步把伊朗塑造成敌人,强化自己在逊尼派的主导权,西方也不断放大教派主义的话语,一些研究不断地强调教派冲突,使教派主义的意识形态越来越固化,导致中东地区越来越冷战化。”刘中民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法国为什么斡旋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出面调停的是法国?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曾对黎巴嫩进行委任统治,直到1943年11月,黎巴嫩才宣布独立。但作为一种惯性,在经贸和军事上,黎巴嫩都有赖于法国,因此尤其重视与法国的关系。

新华社报道援引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德尼·博沙尔称,法国与黎巴嫩国内逊尼派、什叶派以及基督教等政坛势力都能进行对话,法国的介入“比较有分量”。

换句话说,无论是黎巴嫩还是沙特,法国的话还是听得进去。因此,由法国来扮演区域协调人的角色,再合适不过。

“由于法国历史上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因此黎巴嫩恰好是法国能发挥作用的区域。法国政府跟黎巴嫩之间各教派都有联系。相比之下,萨科齐时代的法国外交更加高调,尤其是在利比亚和叙利亚问题上。因此,马克龙这次的斡旋,也不应夸大法国对中东事务的介入。”刘中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沙特陷入地区困局

外界评论称,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主导的外交政策,已经通过哈里里辞职的这次风波,在中东地区酿造了一个新的困局。

刘中民认为,沙特通过“2030愿景”谋求改革的愿望是真实的,但是如今却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地区热点中,这并不利于其获得对自身改革和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

“萨勒曼在外交上的冒进做法充满风险,最终令中东格局更加破碎,两极对立的阵营化格局愈发紧张。”刘中民称,实际上沙特的外交政策也已经出现透支,陷入多个地区热点的政治漩涡之中。

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还兼任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沙特愿景2030”正是出自他之手,主张摆脱对石油产业的高度依赖,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及令社会变得更温和开放,实现王室成员年轻化等。

刘中民还表示,下一个因沙特和伊朗博弈而陷入危机的可能是伊拉克,因为目前的伊拉克也面临国家重建,政府同样由什叶派主导,和伊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实际上也是在小心翼翼地处理与沙特和伊朗的关系,因此也存在形成危机的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