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技术派里的“投资捕手” 高通沈劲解读AI投资逻辑

第一财经 2017-11-27 12:35:12

责编:罗懿

对于目前估值已经很高的企业,沈劲强调,会关注于5年以后、7年以后是否还有发展潜力,是否能够成长为独角兽公司。“可能有些公司现在的估值已经是独角兽级别了,但要看它在未来能不能成为十倍、百倍的独角兽公司。”

文/易衣

在热门的技术资源池里面找寻合适的“猎物”,这件事看上去并不那么容易,但沈劲却把它做出了影响力。

过去几年里,作为高通创投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沈劲带领团队一起先后投资了多个现在看来已经成长为“明星案例”的科技团队,如小米科技、中科创达、贝尔机器人和零度智控等,数量接近40家,其中有6家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在创新中国“十年归来”晚宴上,沈劲获颁“最具慧眼奖”。

“他的沉稳和睿智总是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知名作家吴晓波评价道,沈劲横跨科技界和投资界的双重身份给予他一种特殊的瞭望能力,与其他热衷于追逐风口和赛道的投资人相比,沈劲更愿意从中长期的趋势角度,去判断一家创业公司的投资价值。

这种判断力正帮助高通在更多的前沿科技领域“捕获”更多优秀的公司。沈劲对于前沿科技的几个热门领域,VR/AR、无人机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在IoT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场景,万亿级的农业市场将会是无人机等企业的机会,得益于技术的突破,他对VR的前景依然保持乐观。同时,沈劲认为“资本寒冬”恰恰是技术派VC的机会。中国不理智的资本很容易造成某个领域、某个热门企业过热,对整个行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高通的技术派投资,倾向于挖掘可以解决某领域核心技术问题的创业团队。11月15日,高通创投刚刚宣布对9家中国公司进行投资,助力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生态繁荣。

投资企业不能像炒股票

在中国,高通为大众所熟知的身份是技术提供商,但同谷歌、微软、英特尔等公司一样,在主营业务之外也开设了创投部门用于外部投资,成为创投大潮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它们被统称为企业创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除了和其他创投的特点一样之外,更需要兼顾所投企业与公司主体业务的相关性。

高通创投目前已经创办17年,投资140多家公司,在全球有20多位投资经理。在总结与其他投资机构的差异性时,沈劲表示,高通会投资那些能够看得比较清楚的公司和领域。

“我们比较聚焦,很多风投没办法那么聚焦。因为聚焦,所以我们在轮次上还是比较灵活的,虽然大部分是A轮,但是在Pre-A轮有一些投资,在B轮、C轮也有一些投资。并且,高通会专注投资那些我们作为产业链上游能够看得比较清楚的领域内的公司,比如说中科创达。在当时它不是风投热捧的一家公司,但对我们来说就比较容易看懂。”沈劲说。

沈劲认为,大部分风投关注的是离消费者比较近的那一块领域,比如游戏或者应用商店,这都是在产业链中处于比较下游的一端,而高通对产业上游的这一端的洞察是比较清晰的。

很多VC看到的是应用结果,但不知道技术的演进过程和流程,技术发展到哪一阶段了等。以VR为例,戴上会有纱窗效果,背后是什么原因;哪些公司精于做算法、哪些公司精于做光学;哪些技术还很难攻克,技术发展到哪一阶段等,高通对这些则会有基本的判断。

“大家说今年是VR严冬,谁也不敢投VR了,VR行业突然从炎热的夏天进入到冬天,变化真的非常快。但我们仍然保持着乐观,这主要在于我们了解技术上的突破需要有闭门工作的沉淀过程,这不是说行业不行或者方向不对。我们还会投VR公司,这在目前来看似乎是一种逆向性的操作。”沈劲同时强调,投资不像炒股票,而是需要基于对行业的判断和所有信息分析做出投资选择。

对于目前估值已经很高的企业,沈劲强调,会关注于5年以后、7年以后是否还有发展潜力,是否能够成长为独角兽公司。“可能有些公司现在的估值已经是独角兽级别了,但要看它在未来能不能成为十倍、百倍的独角兽公司。”

AI催生更多垂直应用

从“移动互联网”到如今风口上的“前沿科技”,高通在投资方向上也在找寻更适合自己的机会。

沈劲说,电脑、手机有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实际上把很多的核心技术也都规模化、小型化、低成本化了,使得它们可以被今天的无人机、VR使用,这些技术现在延伸到我们说的前沿科技: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和无人机。

“数字摆在这儿,今后的五年将会有85亿台智能手机走向市场。今年实际上是在智能手机上体现人工智能的第一年。刚发布的OPPOR11s就用了和高通等合作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做图片处理,包括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未来五年,市场上这85亿台手机中的中高端机,也将具有人工智能的能力,包括照片摄像处理、智能人工助理、内存管理、电源管理、周边的智能家居管理等等。”沈劲说。

具体而言,手机上的智能个人处理、物品识别方面已经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运算得更快,推广后物体识别速度也会加快,识别的物体也会更加广泛。“人工智能基于手机平台的应用会发展得很快。其次,通过手机去影响带动周边设备。第三,人工智能在洗衣机、空调、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设备上也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目前让大家感到振奋的主要还是云端计算能力和神经网络,而未来的应用会逐渐落实到各种终端智能硬件中。”沈劲说。

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发展也是高通所看好的。

目前,高通投资了一家以色列公司,创业的项目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全球十几个农场。“首先采集农业大数据,目前已经采集到了5000多个农场的数据。有了如此大的数据量因此又吸引了很多买手,包括生鲜电商、超市的买手,还覆盖很多农业产业链周边,比如说化肥、农药的买手。很多农业的投入品资源也聚集在这家公司的平台上。现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有超过100亿的交易量。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平台,这家公司就可以迅速推进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沈劲说,农业、安防这样的垂直市场存在大量的机会。

中美经验不能盲目互相复制

在谈到中美人工智能上的发展时,沈劲认为两国之间某些应用有很大的不同。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企业很少会参照美国企业发展,人工智能在中国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以下两个应用场景在美国发展比较缓慢:第一是安防领域。安防是商汤、Face++ 等中国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美国安装摄像头是比较麻烦的。第二是互联网金融。中国线下金融机构的发展较为薄弱,而互联网金融刚一出现,就需要用户“刷脸”——也就是完成身份认证,确保人们使用的是自己的身份证。

如果论收入,中国这两个应用场景已经超过了美国,而第三个应用场景是手机。沈劲说,大家现在可以看到OPPO和商汤的合作,中国能为这些创业公司在手机方面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IoT方面的应用也是如此——特别是深圳有很多智能硬件公司,它们产品的功能主要是连接,不管是WiFi还是3G、4G的连接,都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

同时,沈劲也谈到了几年前的一次投资经历,他表示如果单一地把在美国应用成功的产品复制到中国,其风险是很大的。“七八年前,美国有一家公司叫Foursquare,主要做的是Check in——也就是每到一家餐厅,人们可以签到。当时美国方面觉得Fousquare将会成为继谷歌和Twitter之后的又一家大公司。我们想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中国市场,所以我们也在中国竭力寻找有没有做类似产品的公司,最终我们找到了一家进行了投资。但这种模式后来并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个例子就说明单纯把产品模式复制到中国市场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当然,这也跟团队有关。有的团队在中国进行了尝试,觉得行不通,马上调整转型;但有的就不愿意转型,公司自然就做不下去了。”沈劲说。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和本地行业进行结合。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