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超级工程亚马尔LNG项目投产 中国明年有望用上北极气

第一财经APP 2017-12-09 08:19:42

作者:王世峰 ▪ 高歌    责编:宁佳彦

中国石油俄罗斯公司亚马尔项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是集天然气和凝析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处理、天然气液化、海上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上游投资开发项目。
亚马尔LNG工程建设回放

作为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内的亚马尔项目于当地时间12月8日下午6点30分,亚马尔项目第一批LNG装船庆典在项目所在地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隆重举行。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按动装船键,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生产的LNG开始源源不断注入停靠在萨别塔港的克里斯托夫•马哲睿号Arc7LNG运输船,这标志着亚马尔项目第一条LNG生产线正式投产。

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出席庆典,中国驻俄公使范先荣,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汪东进,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出席庆典。

据了解,中国石油俄罗斯公司亚马尔项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位于北纬71度北极圈以内、濒临北冰洋的极寒地带,是集天然气和凝析油勘探开发、天然气处理、天然气液化、海上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上游投资开发项目。

“亚马尔第一船LNG装船是合作各方共同的胜利,北极LNG是俄罗斯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将深入推进该产业发展,让北极天然气造福更多人。”普京积极评价了该项目的战略意义。中石油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亚马尔项目是双方战略对接的结果。通过合作也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作为超级工程,亚马尔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而中石油为了推动此项目的顺利投产,帮助合资公司进行了成功的巨额国际化融资。据了解,亚马尔项目共获得等值190亿美元国际融资,其中中方融资120亿美元,占比达到63%。

据蒋奇介绍,在整个项目运营中,中石油参股20%,丝路基金参股9.9%,法国道达尔参股20%,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控股50.1%。

“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希望通过跟中国石油合作,以解决包括资金、市场在内的问题,中国石油也希望借此合作获得稳定的天然气供应,获得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借此积累北极资源开发的经验。”蒋奇表示。

据悉,亚马尔项目拥有的南坦姆贝凝析气田,天然气和凝析油可采地质储量分别为1.3万亿立方米和6000万吨,计划年产天然气250亿立方米,并建成3条550万吨/年生产线配套年产LNG 1650万吨,和凝析油100万吨,3条生产线分别于2017年12月、2018年、2019年投产。根据此前签订的协议,中国购买其中的LNG 400万吨/年。

由此,亚马尔LNG项目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的发展,也有望丰富中国清洁能源供给,助力优化中国国内优化能源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亚马尔项目处处体现中国元素。中石油作为此项目的重要股东之一,积极引荐中国的海工、造船、航运企业参与这个项目,通过项目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走出去”,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以LNG工厂模块化建厂为例,中国企业承揽了全部模块建造的85%,7艘运输船的建造、15艘LNG运输船中14艘船的运营等,工程建设合同额达78亿美元,船运合同额达85亿美元。在赢得效益的同时,又极大带动模块建造和造船等产业升级。

“在模块制造方面,中国的模块厂通过参与亚马尔项目,实现了技术升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亚马尔项目,中国的模块厂在海工制造业方面领先一步。 ”蒋奇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在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五通”模式时,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

“两国政府专门为此次项目签署了政府间协议,我们建设模块、造船体现了设施联通,我们购买一部分产品运输到中国,实现了贸易联通,中国的金融机构提供了融资支持,通过合作互相了解,也体现了民心相通。所以亚马尔项目可以说达到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蒋奇表示。

据了解,亚马尔项目投产以后一方面会促进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俄罗斯希望在管道气出口的同时,也增加液化气出口的方式,投产后俄罗斯液化气出口比率预计将提高4%—5%,俄罗斯也会成为国际重要的LNG供应商。

另一方面,根据合同,投产后销往中国市场的LNG至少为400万吨,约占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的10%——15%(取决于未来的发展状况),增强了中国液化气供应的稳定性,同时也相当于增加了中国进口资源的多样化。也会对全球的LNG供应带来促进作用,有利于全球的能源供应安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