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外学者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中国哲学思维

第一财经APP 2017-12-11 13:46:37

作者:方向明    责编:潘寅茹

应该把中国新的概念,像“豆腐”和“武术”那样,向世界说清楚。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新的国际关系概念,为解决当前复杂的国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在12月10日举行的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多位国际关系学者和汉学家对这个关键词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中国学及汉学专家参加。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的学术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主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界提供对话渠道和交流平台,反映中国学研究的动态与趋势,鼓励观点创新,推动学派共荣,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学术共同体。

处理国际问题的新选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提出“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在演讲中提出,迄今为止,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理论强调大国主宰、权力平衡、地缘政治,但都没能有效解决当今世界的复杂问题,无论是安全问题还是发展问题。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重要方略,对于解决今天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努力做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世界需要共同概念

曾在大学时代学习了5年汉学的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以“研究中国的学者”身份首次参与了论坛。他提出,从历史眼光来看,中国正在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社会希望了解中国未来的计划和政策,而如果东西方不能拥有“共同的概念”(Common Concept),就无法理解各自的做法和决定。

“英国和德国在19世纪的相互误解导致了20世纪的惨淡后果,如果21世纪中国和美国再误读对方的战略和概念的话,我们面临的挑战将会大得多。因为英德毕竟来自共同的文明传承,而中美则来自完全不同的文明传承。”陆克文举例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汪同三提出:“应该想方设法地用共同概念去讲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应该把中国新的概念,像‘豆腐’和‘武术’那样,向世界说清楚。”

多位研究当代中国课题的外国学者也在论坛上表示,要理解中国新的发展状况必须先理解中国新的理论。

对此,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罗曼诺夫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个非常大的课题。英国伦敦经济政策计划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提出,在现代世界经济秩序下,企业和国家靠单打独斗是无法达到事关人类福祉的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国际劳动分工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使得各国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阐释

在一场围绕“新时代的大国外交”展开的圆桌讨论中,在场的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看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苏长和提出,观念和思维会影响一个国家对世界的看法和实践。欧美一直延续着19世纪以来以“势力范围”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思维,但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世界需要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思维。

“一个好的文明应该是和谐共生的,这是中国哲学蕴含的概念。二元对立的思维认为这个世界一分为二,中国哲学并不是这么看的,而是一分为多的,只有用一分为多的思维我们才能跳出来‘文明与野蛮’、‘朋友与敌人’、‘民主与专制’这种简单化、刻板化的思维。”苏长和提出,好的国际秩序并不是建立在同质的基础上,中国哲学认为应该在保持“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秩序。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从哲学角度解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解决国际问题的优势。他认为,如果用单一主体模式来处理世界问题,必然带来压迫和冲突,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虽是人类主体的一种形态,但不是唯一的最高形态,只有在全人类的事情上,才以整个人类为共同体。过去的两极对立思维就是只承认单一主体,在看待多元主体时也认为必然有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正确与错误之分,一旦这样理解,就会有谁统治谁,谁消灭谁的问题。”

李德顺认为,目前有两种旧的思维方式阻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一种是霸权主义思维,比如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一种是个体还原主义,只承认个人、民族、国家,不承认人类的共同体,因此出现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这些倾向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瓦解为局部冲突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大布局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何以“出海”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宏大的国家叙事语境中,就其深远意义不妨从纵向、横向两个层面的梳理来加以阐释。

2023-12-19 16:06

加快涉外法治建设,促进外贸稳健发展︱法经兵言

要在纷繁复杂的对外经贸活动中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进涉外关系特别是对外经贸关系的法治化,提高我国在涉外领域尤其是外经贸领域参与规则讨论和制定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2023-12-17 21:25

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展望发布,明确六大重点领域

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2023-11-24 14:38

国家发改委:十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

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2023-11-24 11:18

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

力争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各方朝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目标相向而行,不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23-11-24 10:2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