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7大资管谁主沉浮:公募模式受认可

第一财经APP 2017-12-27 13:36:52

作者:谢丹敏    责编:林洁琛

截至9月末102家拥有公募牌照的金融机构中,占比一半以上的公司权益投资取得了正收益,业绩排名前十的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均超过了8%。其中,东方证券资管以25.94%的收益居于榜首;国泰基金、上投摩根收益率分别为15.18%、14.41%,分列二、三位。

2017年是大资管蓬勃发展的一年,截至目前整体规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其间,公募基金实现大丰收,资产管理规模与业绩联袂走高。

步入强监管时代,公募基金模式或将大行其道。在业内看来,统一、严格监管的政策基调之下,治理规范、透明的公募基金行业天然存在产品净值化、无需刚性兑付的属性,将成为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大公募的“统一标准”。

公募基金崛起进行时

2017年是公募基金崛起的一年。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127家拥有公募牌照的金融机构合计管理公募规模11.34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年末9.16万亿元的体量,10个月内增长逾2万亿元,增幅达到23.8%。公募基金规模的跨越很大程度缘于增量资金的涌入。

截至9月末,市面上有6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它们分别是天弘余额宝1.56万亿元、工银瑞信货币2202.6亿元、建信现金添利1902.9亿元、天弘云商宝1044.7亿元、工银瑞信天益快线1036.5亿元、平安大华日增利103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余额宝以1.56万亿元的体量,远远超过国内除天弘以外的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基金总量之和。今年以来,基金市场上涌现了众多巨无霸基金“强者恒强”的特征。截至9月末,在子份额合并统计后,单只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增长超过300亿的有18只,其中9只规模增长超过500亿元;天弘余额宝单只基金增长规模超过7500亿元。

公募基金业绩向好

2017年公募基金的良好表现不光体现在规模增长上,同样贯穿于业绩中。截至12月15日,今年来A股上证综指涨幅5.4%、深成指涨8.07%、创业板指跌9.08%,衡量A股市场整体运行情况的万得全A指数涨幅为4.59%。今年以来,一大批公募产品的业绩跑赢了大盘和上述指数,2017年绝对是公募基金扬眉吐气的一年,取得超额收益者众多。

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9月末,102家拥有公募牌照的金融机构中,占比一半以上的公司权益投资取得了正收益,业绩排名前十的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均超过了8%。其中,东方证券资管以25.94%的收益居于榜首;国泰基金、上投摩根收益率分别为15.18%、14.41%,分列第二、三位。

从产品层面来看,基金市场多达1414只(A、B、C等份额分别统计)基金产品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674只基金涨幅超过20%,219只实现了30%以上增长,81只涨幅超过40%,22只涨幅突破了50%。取得50%收益的基金是今年以来的业绩卓越者。

分类来看,7只股票型基金业绩超越50%,其中招商中证白酒以69.72%的涨幅遥居榜首。作为一只被动跟踪指数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它受益于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等成分股股价飙涨而成为基金市场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比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中取得50%以上的者更多,今年以来数量达到了15只,其中表现“最好”汇安丰华A今年以来上涨73.22%。不过,该基金涨幅的主要贡献因素缘于大额赎回。3月22日一天,该基金一天上涨49.03%。在混合型基金中真实业绩最好的是来自东方证券资管旗下的东方红沪港深、东方红中国优势、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三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60.68%、55.245%、54.01%。

尽管2017年的债券市场跌跌不休,但绝大多数债券型公募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在有统计的1931只债券型基金中,亏损的基金为344只,占比为17.8%。货币基金的表现主要跟随资金利率而动,随着无风险利率的上升。今年以来的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也走出了上行趋势。

截至12月15日,788只货币基金(含短期理财债基)中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5%的有24只。公募基金2017年的成功并非偶然。作为资管行业快速发展及治理规范的代表,它的成功模式正在整个大资管中得以推广。

近日,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标志着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监管标准问世。新规正式定义了资管产品以及分类标准,将对百万亿元规模的大资管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只是时间问题。”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称,保险资管与券商资管都已在陆续发行公募产品,未来商业银行也会成为公募基金的发行与管理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