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未来三年预计年均增长5000亿

第一财经APP 2018-01-12 19:23:15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预计2018-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5.7%提升至6.5%。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12日在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我国已经具备发展信息消费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预计2017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4.5万亿,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达到10%。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 图片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从表示,预计2018年~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5.7%提升至6.5%。预计到2020年,信息消费间接带动经济增长15万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加速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李颖表示,信息消费作为重要的新兴消费领域,是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称,信息消费不只是需求侧,它还会带动供给侧方面的很多创新。目前信息消费还没有渗透到养老、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要形成一个产业链,打造我们的信息消费品牌,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更多企业来参与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民生,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图片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暨综合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演进升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更加深入,信息消费正从1.0阶段加速向2.0阶段跃迁,即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由线上为主的消费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形态转变,消费主体不断增加、边界逐渐拓展、模式深刻调整,带动其他领域消费快速增长。

为客观反映信息消费发展水平和走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次构建了信息消费发展指数(ICDI),对全国及各地区信息消费发展水平进行量化监测。信息消费发展指数包含3个一级指标,即信息消费需求、信息消费供给、信息消费环境,并逐级细化为11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

从信息消费发展指数监测结果来看,全国信息消费发展势头强劲,信息消费发展指数从2015年上半年的0.49快速增长到2017年上半年的0.64,年均增速达到14.1%。三年来,我国信息消费网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升,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支撑手段日益成熟,共同推动我国信息消费步入纵深发展新阶段。

从信息消费需求来看,消费者进行信息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消费需求子指数年均增速达到6.8%。近年来,我国居民购买力逐年提高,其中用于信息、教育、娱乐等个性化、高品质消费的比例不断攀升。

从信息消费供给来看,全国基础电信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快速壮大,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电子商务、O2O、分享经济等信息消费模式扩大了消费者选择范围,正在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助力信息消费供给能力持续升级。监测结果显示,信息消费供给子指数年均增速达到10.1%,其中融合服务发展最为迅猛,成为推动信息消费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李颖表示,信息消费发展势头强劲,新型智能硬件、虚拟现实等产品层出不穷,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引领全球潮流。与此同时,信息消费也面临信息应用深度广度有待拓展、供给端创新不足、数字鸿沟仍然存在、消费环境仍待优化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邬贺铨表示,信息消费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现在还不能说充分满足了人民对信息消费的需求,这也是未来发展的空间所在。同时信息消费发展也是不充分不平衡的,可能城市好一些农村差一些,东部好一些西部差一些,怎么克服信息消费带来的数字鸿沟,也是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将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制订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南,深化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持续优化信息消费环境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