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双创2.0”时代,紧密协同是关键

第一财经 2018-02-13 22:10:16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任绍敏

2018开年以来中央关于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的一系列规划,既大处着眼,又精准施策,部分解答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培育的问题。

2018开年不到两个月,“双创”新政策频出。国家发改委12日称,2018年将有一批综合性政策措施出台, 以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双创”升级版。重点包括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

自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来,“双创”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最典型的数据是:3年多来,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16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51万户,2017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这么多人想当“老板”,除了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商事制度改革和多个领域的产业扶持政策之外,“双创”风潮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在这3年多的“双创1.0”时期,民众的创新创业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有时一个有新意、好玩的APP,能创造数千万元的估值;一个精准定位了目标人群的微信公号,能够获得持续的广告收入;一项有应用价值的专利发明,能吸引风险投资帮助创立一家公司;而一名药品研发人员如果拥有一种有望转化成新药的成果,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他完全不需要自己找数亿元投资来建药厂,而是可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之下通过委托生产,成为自己科研成果大部分收益的享有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这其中既有资金、地域等外部约束,又受到年龄、技术特长、性格情商等个人条件的限制。因此,比起中国13亿多的人口,在“双创1.0”中自主创业者仍属少数,这些初创企业雇用的员工数量也还不大。

当然,切不可将“双创”简单地理解为辞职创业。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那些借势“互联网+”,或符合“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中长期规划,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便利社会人群,实现个人、企业、产业乃至地区突破式发展的创意和研发等,都可称之为创新,符合“双创”倡导的方向。而且,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创新更需要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协同,而不仅仅是个人或企业的单打独斗。

最近一周,国务院接连批复同意兰州、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其中,鼓励兰州、白银高新区探索军民深度融合,探索欠发达地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路径;鼓励宁波、温州高新区充分发挥两地的区位优势、民营经济优势和开放发展优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创业;对于被高层期许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则要求浦东新区在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时,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尽可能减少审批发证,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要探索和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

此前在1月,发改委也已出台政策,部署在战略性领域组建产业创新中心,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新产业。这一规划将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和集聚发展的需求,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组建若干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不难看出,2018开年以来中央关于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的一系列规划,既大处着眼,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又精准施策,针对各地特点和优势,对它们下一步“双创”的方向作了点题。这也部分解答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培育的问题。因此,市场与资本,应该对已经开始成形的“双创”升级版保持密切关注。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