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机构解读美联储加息:国内市场冲击有限,央行可跟可不跟

第一财经 2018-03-22 09:18:53

责编:罗懿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第六次加息。与此同时,八大机构对美联储加息进行了分析解读。

一如市场此前预期,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上调到1.5%到1.75%,这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第六次加息。

美联储在会后发表声明称,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经济活动以稳定速度增长。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与2017年四季度相比,近几个月来美国家庭消费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于温和。通货膨胀率仍然维持在2%以下。

会议之后,美元指数维持疲软至89.6;COMEX黄金跳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继续走高,一度突破2.93%;三大股指先涨后跌;油价大涨。

与此同时,八大机构对美联储加息进行了分析解读。

海通姜超:联储加息如期而至,中国央行跟随必要性不大

海通证券认为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必要性并不大。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享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因此本来就无需跟随美国调整货币政策,比如谁也不会预测欧洲或者日本这一次会跟随美国加息。在去年确实中国央行一度跟随美国上调了公开市场利率,但当时的背景还是美元升值,人民币有贬值压力,所以央行有动力维持汇率稳定、跟随美国加息。但今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整体继续升值,从6.5的水平升值到当前的6.33附近,人民币走势太强而非太弱,所以央行无需为维稳汇率而加息。对于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是可跟可不跟的。

其次从国内经济通胀走势看,虽然同步指标的工业投资增速反弹,但领先指标的社融增速大幅回落,通胀预期降至两年新低,后续经济通胀有回落压力,央行上调利率的必要性不足。

即便中国央行选择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对资金面影响也非常有限。最后即便中国央行选择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我们认为幅度也非常有限,央行官方利率依然远低于市场利率,也就很难对市场利率产生实质性影响。

中信固收:中国央行或将加价进行逆回购,增加利率可能为10BP左右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指出,加息25BP符合普遍预期。从美联储官员预测来看,2018年美联储预计加息3次,但加息4次概率增大。

从国外来看,此次美联储3月加息符合市场预期。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劳动力市场稳健,消费者信心强劲,制造业、服务业均全面向好。美联储近几次声明中对通胀表述的变化,展现出美联储对中期通胀的乐观态度不断强化,去年12月会议纪要称“预计通胀在近期仍将低于2%”,1月会议声明新增“预计通胀率将在今年上升”,3月会议声明则称通胀率会在“未来几个月”上升。市场此前有所预期的加息4次并未真正落地,但从本次加息点阵图来看,加息4次可能性较上次增大很多。

从国内来看,基本面企稳,去杠杆持续推进,央行或将提高OMO操作利率。当前国内经济数据显示基本面并不弱,近期我国公布的进出口、通胀等数据显示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动力,国际主要经济体出现复苏也是利好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金融去杠杆任务尚未完成,监管易紧难松,从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表述来看,监管不会放松,去杠杆仍将继续。在全球经济复苏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考虑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背景。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来看,美联储本次加息后,中国央行跟随上调利率是大概率事件。在本周一的日报《加息节点将至,中国央行如何操作?对公开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判断》中,我们已经提出,在市场预期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幅度可能较去年12月更大,同时,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有较大可能上调基准利率,甚至不排除在加息后就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对称加息和非对称加息都可能成为央行调整的选项。

就债市而言,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或将加价进行逆回购释放政策信号,增加利率可能为10BP左右。此外,我们支持今年上半年央行可能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非对称加息可以成为央行操作的选项之一。从国际政策周期、经济周期以及利差扭曲等方面来看,我国债市仍旧承压。因此,我们坚持近期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仍将处于3.8%~4%的区间,并有望逐步回升至4%的中枢的判断。

申万宏源:美联储加息 我国料以“新加息”跟随5-10bp

申万宏源依旧维持2018年加息3-4次不变,即2018年基准利率将提升75bp-100bp,在2.25% -2.5%的范围。美国经济仍然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循环时期,使得美国经济仍有增长空间,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同比2.8%,CPI 2%。伴随着基本面趋好,通胀升温,基准利率提升向长端利率较通畅的传导,叠加本轮美联储缩表的AOT效应将纠正长期扭曲美债长短端利差结构,展望本轮加息周期末期(2018-2019),我们预计美国长端利率或将升至4%以上。

市场关注我国央行是否会跟随加息。总体来看,调整OMO利率的新加息仍将取代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旧加息,而美联储加息将为央行提供较好的时间窗口,年内新加息空间仍有15-20bp,且为小幅多次的跟随式加息。美债收益率超预期上行、美元超预期强势的组合可能是国内利率最大的上行风险所在。

中信建投:加息周期空间扩大 国内市场冲击有限

中信建投认为随着美联储3月加息落地,部分投资者担忧中美利差收窄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在国内市场仍然相对封闭的背景下,海外市场的波动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以及情绪传导。在美元指数弱势,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对于我国国内市场的冲击是相对有限的。尽管央行在短期存在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但这也并非是由于外部压力的被迫之举,更多仍是结合国内因素后的综合考量。鉴于目前市场利率已经远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相对有限。

华泰:股市波动或将反向制约过快加息

联储对未来加息节奏的预期引导仍可能影响资产价格波动。虽然短期美股阶段性企稳,但是后续存在继续调整的可能。美股目前仍是由乐观情绪主导,18年长端利率或会进一步上行。通胀预期升温,债券抛售,地缘政治风险均有可能成为触发因素。鲍威尔此前表示市场波动不会阻止加息步伐。但从近年联储的政策操作来看,15年8月、16年1-2月、16年6月的全球股市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反向制约了联储的加息进程。我们维持18年加息三次的中性预测,可能制约加息节奏的不是就业/通胀基本面,而是美联储不得不考虑的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过快加息预期或会加大美股的调整。

天风证券固收:联储总体的加息态度是趋于“偏鹰”的

(1)加息25BP,一如预期,重申将进一步渐进式加息,但无论是决议还是鲍威尔的发言,都意指2018年将再加息2次,这不同于鲍威尔2月在国会发言过后市场形成的全年加息4次的预期;

(2)但须注意,虽然目前的表态仍然是全年加息3次,但是对比去年年底和本次利率点阵图情况来看,明显有更多的委员支持加息4次,基本上与加息3次的支持率形成持平,因而联储总体的加息态度是趋于“偏鹰”的;

(3)决策基础方面,联储进一步下调2018年失业率料预期至3.8%(2017年12月份预期为3.9%),但仍然保持2018年核心PCE1.9%的预期水平不变;鲍威尔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中对薪资的增速低于预期表示惊讶,认为尚不存在通胀会迅猛上扬的迹象,但认为通胀会在未来数月上升;

(4)可以看出,薪资表现未如预期强劲,进而带来通胀回升速度相对减缓,是3月议息会议和2月鲍威尔国会报告里的核心区别所在,由于对决策基础判断的细微变化,带来了对加息路径表态的变化,因而对于市场而言,未来博弈的仍然是通胀走势。

欧洲央行在3月的议息会议决议中就已明确: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这一次的表态仍然恪守了退出QE先于加息的节奏,结合日本央行波动不定的资产购买节奏和“语焉不详”的加息表态,可以说欧日版的加息“缩表”(指缩减或退出QE)蠢蠢欲动。

重阳投资:如果只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对金融市场不利影响非常有限

据中国证券报,重阳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则表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包括逆回购利率、MLF利率等)5或10个基点(0.05%或0.10%)。考虑到银行间市场的回购利率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大幅高于可比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利率上调只是对市场利率的进一步确认,如果只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调,那么对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就会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尽管从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通胀压力可控等角度来看,目前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大,但是一旦存贷款基准利率真的上调,那么就将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超预期冲击。

上海富善投资:A股市场的资金流动情况并不值得过度悲观

上海富善投资总经理林成栋则进一步分析称,本次美联储加息之后,国内市场利率波动区间可能出现的抬升,将通过房贷利率、贴现率对楼市、股市带来一定的压力。加息累积的效果最终反应在经济增速的阻力上,潜在经济增长回落会对长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以及大宗商品需求形成压力。A股方面,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比较超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相对充分,在加息前全球金融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反应了加息的影响,因此加息后对市场影响偏小。而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加息后A股市场大多数情况下也仍会按照自身的节奏运行。综合考虑到过去两三年股市资金面相较于楼市和大宗商品并不充裕,因此,尽管有加息冲击,当前的股市因存在结构化赚钱效应,A股市场的资金流动情况并不值得过度悲观。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