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建宇院士:原创的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

第一财经APP 2018-05-17 17:56:11

作者:钱童心    责编:宁佳彦

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的总指挥王建宇院士在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表示:“原创的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科学的问题一定是思想的引领。没有科学家,就没有国家的科学。”

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的总指挥王建宇院士在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表示:“原创的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科学的问题一定是思想的引领。没有科学家,就没有国家的科学。”

中国已是航天大国 还不是航天强国

2016年8月16日,我国发射全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墨子号”搭载了四个有效载荷,其中一半都是由王建宇院士领导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发。

王建宇院士指出,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空间激光技术已经有长足的发展,航天器发射技术现在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他同时强调:“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了真正的航天大国,但是要成为航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年《科学美国人》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成功评为全球的十大创新技术,这也是唯一一项美国本土以外的技术。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寂静了一千年,中国誓回发明创新之巅”。对此,王建宇院士表示:“量子卫星做成以后,给该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带来希望,我们国家现在要立一个专门的重大专项,来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

王建宇院士表示,在国际上,欧美和中国在量子技术方面正在交替领先。“德国、欧盟马上立了很多项目,他们说不能落后于中国人。美国为此专门开了听证会,确保美国在量子技术中的地位。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要跟他们竞争,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去年就已经完成了三大任务:第一个是密钥分发,第二个是量子纠缠现象的确认,第三个是隐形传态的实验。“我们完成了在宇宙尺度上,实现上千公里的实验验证,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两篇文章是在8月份的《自然》杂志发出来,国际上都说这是里程碑式的实验。”王建宇院士表示。

浩大的科学实验需要工程式的管理

王建宇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院士2007年前因量子相识,两人十年磨一剑,最终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送并交付给量子团队。王建宇院士坦言:“国际媒体都说这是中国发射的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确实当时我是很忐忑的,因为我是工程的负责人。卫星发射成功,并不是说我们这个事情做成了,恰恰证明我们的火箭把这个卫星送到轨道上去了,更艰苦的是我们后面的实验。”

在王建宇院士看来,“量子号”的实验成功,是中国科学家的胜利。“潘院士当时在欧洲维也纳留学,他的导师Zeilinger教授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说,我希望多年以后,在自己的国内有像您一样的实验室。”王建宇院士回忆道,“2009年我去奥地利,Zeilinger教授,潘是我最得意的学生,现在学生已经超越了老师。”

潘建伟团队从2003年开始做大量的地面的实验,从2008年起,潘建伟和王建宇两个团队合作,开启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系统性工程。王建宇院士表示:“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它是多学科的融合,不是你一个团队,一个科学家能够做出来的。我们科学院和国内最强的团队都参与了这个工作。这里面有很多技术,比如说卫星的发射、卫星的平台,要天地对接,还要做所谓的纠缠源,要产生纠缠的现象,这个每一个都是国际领先的东西,难度很大。”

总结中国式的创新,王建宇院士提出了四点:原创的科学思想是灵魂;管理层的快速决策是资源保障;兵团式多团队联合的工程管理以及科学团队的交叉融合。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通过这条结合了“京沪干线”与“量子号”的天地链路,中国的科学家成功地和奥地利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王建宇院士在提到量子通信的产业化问题是表示:“量子通信是一种补充,不是全面替代(传统通信方式),它将率先用于国家安全领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