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贝莱德鲍哲钰:金融科技潮起,青睐者远不止冒险者

第一财经APP 2018-05-29 10:49:43

作者:张苑柯    责编:于舰

很多科技公司可能不是金融公司,但它们在支付等方面的这些技术革新其实是具有颠覆性的,甚至会对传统的金融服务公司造成很大的冲击。

全球正面临着重大技术变革,其中多项技术涉及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以金融需求为导向,以前沿和新兴的科技创新为支撑,带来了新的业务形态和生态圈。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技术成熟度取现报告》指出,一系列的技术引爆点将会在2025年之前出现。金融科技的发展重塑着金融行业,并有可能打破原有的行业竞争边界和行业内竞争格局。

其中,智能投顾是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手段之一。在美国,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是智能投顾的最大使用者和受益方,可通过使用智能投顾减少人力成本,降低服务门槛。贝莱德资深董事总经理、企业战略全球领导人、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鲍哲钰(Geraldine Buckingham)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很多科技公司可能不是金融公司,但它们在支付等方面的这些技术革新其实是具有颠覆性的,甚至会对传统的金融服务公司造成很大的冲击。此外,客户对金融科技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判断和对风险的认知能力也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深入而同步更新迭代。

科技带来金融新布局

居民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比例正在不断提高,个人财富的积累增长推动理财需求的膨胀,量化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发展处于黄金时代。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至2020年富裕人群占比约为8%,是未来人数增长最快的一类群体,而富裕人群的可投资资产也迅速扩大,至2020年占比可至23%左右,比2014年提高约15%。

鲍哲钰表示,从收入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无论是在分销还是在投资方面都存在巨大潜力,两方面都将持续有重量级的资本注入。在金融行业中,资金正在向数字化分销和依赖于大数据的投资过程倾斜,大数据比人工智能更受关注,人工智能未来对投资过程的影响会更大。这些技术还可以带来很多潜在的应用场景,有可能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和人们获得金融专业知识的机会,可以大规模为客群做定制,在减少了执行难度的同时也便于金融机构做更好的投资者教育。从普及金融服务来说,不仅使得个人理财方面的金融知识能够惠及更多的人,也提高了他们对自己财务状况的认知度,这对他们的长期投资回报有很大帮助。

“我认为客户对金融科技的态度不局限于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是一种对未来科技变化的期待。”鲍哲钰认为,人们期待未来科技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们希望能以更有效的数字化方式来管理投资,并且会逐渐发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获得的投资洞见同样有助益。但是一直以来人们也会担心,到底是人还是机器在管理资产,如果是机器会不会失控等等。“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结合,这也是贝莱德秉持的方式。”

怀揣着对科技的期待到真正使用科技手段为己理财,究竟是什么说服投资者相信智能的金融工具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获得更多回报呢?

“这取决于‘安全’的定义是什么。”鲍哲钰称,没有绝对的安全,投资结果是没法保证的,只要投资,客户就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而技术和风险管理是降低风险的两大基石,这也是贝莱德成功的基石。“我们是否认为技术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当然,只要方法正确。我们想要创新,但我们也要将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第一准则,且并不会因为使用科技手段而改变。”

鲍哲钰称,在贝莱德的观念里,技术和人力不能相互取代,却能通过融合创造更大的价值。

“冒险者”更青睐Fintech?

鲍哲钰表示,她不认为金融科技和“更多的风险”有直接联系,因此,也不认为那些使用科技的人与更愿意冒险的人群完全重合。她认为,有一些人群或某些细分市场的投资者群体将更加开放地使用不同形式的金融科技,如机器人投顾就或将被一些投资者更广泛地接受,他们可能是年轻人,也可能是在科技行业工作的人。

“我认为科技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风险偏好,但会影响他们接触的风险产品和购买风险产品的途径。”鲍哲钰强调,不能因为科技的加入而忽视了根本性的问题,如谁来投资,如何投资,如何产生他们需要的回报,他们如何选择投资组合等,这其中科技确实能作为复杂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起到辅助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智能投顾已然比较发达,纵观使用智能投顾/机器人投顾的主流客户,并非是那些在用小账户“试水”的客户,而往往是账户高于100美元的高净值客户。换言之,比较成熟的一些机构投资者或者是高净值人群,他们也会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智能投顾。但是鲍哲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投顾必将会从这些非常专业的人群普及到大众。同时,投资的方式和投资者喜好永远不会是单一的类型,基本面投资+科技辅助依旧将扮演其不可缺少的角色。

“我认为过去10年的许多投资者都经历了一个棘手的时期。”鲍哲钰回忆过去十年的投资者行为变化时称,首先,很多人需要投资和参与投资,但是从投资参与率来讲依旧偏低,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参与投资市场,且因此削弱了他们的长期头寸(投资机会)。全球正面对退休危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和社会问题,中国和美国都不能幸免。而很多投资者从未参与投资,这一情况可以通过技术改变,把投资理念普及给老百姓,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理财知识,降低投资门槛。其次,在过去的十年里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股市增长强劲,人们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变大从而更愿意投资于风险资产。

“任何投资过程都值得复盘重审,根据一年、三年和五年期间的投资表现判断是否真的产生更多Alpha收益。”以贝莱德系统化主动股票投资平台为例,这个平台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可以应用的技术必然已经发生了改变。

看好中国机会

近年来,Fintech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全球各金融机构对Fintech保持了热切的关注和资本投入。受益于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庞大的客户市场,我国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Fintech市场的主力。鲍哲钰表示,中国是世界上领先的国家之一,贝莱德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正在发生些什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来完成日常事务,捕捉和处理信息并从中得出见解的能力正在改变,而随着计算在容量方面的加速及量子等技术的开发,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计算机学习能力也正不断更新迭代。

中国当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进入加速通道,以云计算、大数据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动力和平台,而庞大的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数据研究公司eMarketer称,中国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目前中国占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鲍哲钰称,贝莱德进驻中国并扩张业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基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首先,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池,这里有巨大的需求,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其次,中国市场发展的商业模式和世界上其他金融服务市场有所不同,贝莱德可以在充满创新的环境中学到许多新的理念,特别是注重数字化体验等方面;第三,中国的辐射力度。鲍哲钰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输出甚至最终会影响全世界。“不只是因为中国有杰出的公司,中国对金融服务业本身亦极其看重并将科技作为核心来推进。中国拥有影响全球的能力,我认为未来需要不断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

美国作为智能投顾的发源地之一,已经成为了发展领头羊。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提及,2017年10月数据显示,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前10位的智能投顾公司中美国占8席。我国的智能投顾平台也已有数十家,主要参与者包括初创金融科技公司、BAT等互联网巨头、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银行、券商等传统型金融机构。美国智能投顾产品在核心模式、资金门槛、投资标的、费用等方面也各具特色。鲍哲钰认为,美国的金融服务业已经非常成熟,虽然它还在不断的演变中,但是主要体系已经确立。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更多地是对现有金融服务行业的补充,而不是成为新的核心,当然这在未来可能会改变。

“很多科技公司可能不是金融公司,但它们在支付等方面的这些技术革新其实是具有颠覆性的,甚至对传统的金融服务公司造成很大的冲击。”鲍哲钰表示,消费者已经非常适应金融技术的相关应用。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的发展正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十分核心的角色,特别是在消费金融方面,这可能是一个未来全球的标准模式。从心态上来讲,科技金融在美国是比较辅助性的功能,但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核心化的功能,两者存在显著区别,“当然,不是说两者都将保持现状,未来会有很多变化,这都是不确定的。”

近年来涌现出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且不断得获得资本关注。这些企业给行业带来了思想观念和业务模式上的改变。据CB Insights数据,仅2017年上半年,全球VC共投资超过了596笔Fintech企业,投资金额高达80亿美元,从2015年以来每季度的投资都超过200笔,均处于高位。此外,科技革命正在重塑金融行业,金融行业面临着重大改变。原有竞争边界和格局有可能被打破,科技公司不断侵蚀或影响现有的业务领域。根据PWC针对金融机构的调研,未来五年首先被冲击的业务包括金融、支付、投资、财富管理等,而保险、基金、投资银行业务等也紧随其后。

据鲍哲钰介绍,贝莱德在三个路径都有部署:一是自己研发技术并应用;二是收购相关FinTech公司,得到对方的技术 ;三是与FinTech公司合作,以达到协同。她表示,从历史上看,贝莱德更倾向于建立自己的技术,阿拉丁平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一个投资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平台,贝莱德是该平台最大的客户,除贝莱德外阿拉丁在全球还有200多家客户公司。“我们试图在全球金融科技的环境中更活跃主动地了解其发展动向,包括两年半前在美国收购了一家提供B2B服务的智能投顾公司FutureAdvisor,获取它的技术以及人才储备。”此外,贝莱德也已经对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了少数股权甚至更小资金量的投资,用于了解和接近金融科技整个社区生态的发展动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