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三角完善区域立法协同,环保、社会信用等5大领域是重点

第一财经 2018-06-17 10:21:59

作者:胥会云    责编:刘展超

三省一市针对立法协同领域各自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一网通办、水污染防治、长江岸线保护、大数据运用与维护、环境监测、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地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等。

长三角正在完善区域立法工作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环境保护、社会信用等将成为聚焦点。

15日,“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立法工作协同座谈会”在上海继续举行,沪苏浙皖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部分组成人员讨论了长三角立法工作协同的机制、原则、重要领域等,目的是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指出,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取得重要成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力度明显加速的背景下,及时研究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地区立法工作协同,是三省一市人大立法工作者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体现了人大立法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与改革决策紧密衔接的新气象新作为。

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开展立法工作协作,起步早、发展快,具有比较好的工作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早在2014年,上海就发起了旨在推动立法工作协同的三省一市法制工作机构联席会议。在此基础上,三省一市聚焦具体立法项目,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形成了示范条例,并由各地人大分别启动并完成了立法程序。三省一市在立法过程中,都专门设立一个章节提出关于长三角区域协作、联防联治的要求。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通过这一举措,三省一市在区域立法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一项目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已经成功实施的区域立法工作协同项目。

殷一璀回顾了长三角立法工作协同的发展历程和四地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协同取得的成果。并表示,随着本次会议的举行,长三角立法工作协同将掀开新的篇章。

为了更好地深化和完善长三角的立法协同,5月8日~1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率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部分组成人员,赴江苏省人大、安徽省人大调研考察,与两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

6月7日~8日,莫负春一行又赴浙江省人大调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立法协同工作。

各方一致认识到,通过开展立法工作协同,长三角省市间整合立法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优化制度供给,共同提升区域整体法治环境,对于保障长三角区域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和机制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腊生表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取得了重要成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力度也明显加速,而立法工作的协同机制,也可以纳入到长三角整体的协同框架当中去。

哪些领域将会着重开展立法协同?

三省一市针对立法协同领域各自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一网通办、水污染防治、长江岸线保护、大数据运用与维护、环境监测、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地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等。

其中,社会信用、环保方面的立法协同共识度较高,实施基础也更为成熟。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立法协同的重点领域主要分为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市场秩序、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

比如,在完善发展规划方面的立法项目上开展协同,能够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各类规划有序对接。

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项目上开展协同,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治理,推动解决大气污染、流域性水污染等问题;

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立法项目上开展协同,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链深入融合。

浙江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丁祖年表示,交通是连接长三角的载体,交通不协调会直接影响长三角的协同发展。因此长三角范围内的交通规划可实现一体化设计。

此外,丁祖年认为,招商引资、招揽人才,是现在各地发展的两大抓手,但这方面不协同发展问题非常突出,存在着互相抵触的情况。如果长三角在这方面能够做到协同,在全国范围也可以成为标杆。

安徽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斌表示,立法协同要避免泛泛而谈,需要有具体的合作立法项目。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确定具体的项目。

殷一璀指出,在长三角合作实践中找准立法协同需求,涌现更多高质量的立法协同成果。

她希望三省一市人大立法部门共同努力,发挥人大职能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立法工作协同机制建设、研究协同重点领域和项目、探索协同方式方法,推动长三角地区立法工作协同进入新阶段,更好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