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外部风险骤然提升,东亚经济体需加强一体化发展

第一财经APP 2018-06-20 23:30:58

作者:后歆桐    责编:林洁琛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预测,东亚(东盟与中日韩)地区的GDP增长率在2018年为5.4%,2019年为5.2%;2018年中国GDP增长6.6%,日本增长1.3%。

眼下,全球处于非常时期,金融危机后十年,全球经济终现同步复苏,通胀预期趋稳,但美、欧、日相继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全球金融形势也将趋紧。

同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技术在极大便利,颠覆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正促使全球价值链发生深刻变化。

在不确定性弥漫的环境中,东亚经济体2018年的宏观经济发展前景与挑战如何?区域该如何保持经济韧性和增长?如何应对技术挑战?又如何在现存框架内深化一体化?

6月15日,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发布《AMRO 2018年东亚经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并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第一财经研究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球校友会共同主办了《AMRO 2018年东亚经济展望报告——变化世界中的经济韧性与增长》发布会。

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Khor Hoe Ee)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部主任冯润祥、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吴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寇宗来和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等共同探寻未来解决方案。研讨会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

调升东亚经济体2018年增长率,提示多项风险

报告称,受益于全球有利的环境、强劲的内部需求和出口增长,以及稳定的通胀率支持了区域经济增长,东亚(东盟与中日韩)大多数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中期,体现在增长趋势上较小的产出缺口。随着外部需求的改善,本地区的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5%的水平,AMRO预测本地区的GDP增长率在2018年为5.4%,2019年为5.2%;2018年中国GDP增长6.6%,日本增长1.3%。

许和意称,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硬着陆”,而实际上是“软着陆”,中国在2017年GDP达到了6.9%,2017年对于东亚地区来说是非常强劲一年。

李扬认同这一判断,他称,观察中国经济,不能仅看到速度,还应注意到中国政府确定从2018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打“三个攻坚战”,一个是重大的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第二个扶贫,第三环境治理。中国经济是有计划的,解决三个问题是长期的战略安排。

冯润祥称,亚洲为整个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62%,但在新的增长路径上,东亚现在还面临例如资本流出等很多挑战,一些普遍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像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倡议,都能够帮助东亚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合作。

钱军也表示,东亚是全球经济增长一贯的重要火车头,在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里,东亚应该起到更重要的稳定作用和继续拉升增长的作用。

对于中国的金融风险,他称:“中国金融体系的确有局部的风险,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一些非金融企业的杠杆问题,以及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表内表外风险问题,但是总体来讲金融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当中国政府下定决心继续去风险、去杠杆的过程中。”

报告同时警示了东亚地区近期面临的两个主要外部风险。

其一,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应对美国通胀上升。如果加息步伐太快且美联储未与市场就政策进行良好沟通,将导致全球金融环境以超预期的节奏紧缩,引起市场强烈反应,进而导致资本外流,主权收益率攀升,增加借贷成本和债务展期风险,对东亚地区产生负面冲击。

其二,美国可能对更多进口产品和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关税,包括东亚地区的贸易伙伴,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影响本地区强劲的出口增长。通过全球价值链传导,这种贸易摩擦的影响将得到放大。

许和意称,若风险转为现实冲击,其影响将体现在资本外流、借贷成本增加及损害贸易及投资发展,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为此,他建议政策决策者应有政策储备,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应有准备应对未来收紧的全球金融状况。同时,财政政策可视情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

在众多风险中,中美贸易争端升级是不可忽略的主要风险之一。报告显示,美中如爆发贸易战,两国当年GDP增速将下降0.2个百分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东亚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0.2~0.8个百分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下降0~0.5个百分点。

吴俊称,在当前大环境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就中国而言,“开放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目标,聚焦两个方面,一个金融开放,第二个防范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东亚需深化一体化,加强发展韧性

报告还提出,东亚地区必须利用好区内需求,抵御外部冲击。具体而言,应通过投资,改善单个经济体和区内基础设施,并推进贸易便利化政策。此外,东亚还应发展经济特区。

屠光绍对此表示认同,他称,增强东亚区域一体化,形成东亚经济内部的活力有两大抓手。第一个抓手是进一步促进东亚经济内部,即东盟10+3、中日韩创造贸易投资便利化,应对全球的贸易和投资的双边多边体系和挑战;第二个抓手是在遵循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加快或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合作。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在金融合作上有一个清迈协议,最早从外汇储备基金建立起,后来又谈到了货币的互换,再后来提出亚洲债券市场等一系列举措,当前,为了更好的实现东亚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之上,加快金融合作。”他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上进一步展开东亚区域内部金融市场的合作,就像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互动,为东亚经济一体化,为东亚经济内部的活力形成稳固、有效支撑。

吴心伯也认为,从美国与东亚经济合作长周期来看,可能正在进入下一个十年左右、以东亚合作为主的时期。“东亚地区内的合作,不管是10+3,还是中日韩,都是今后大力推进的方向。”

报告同时探讨了在技术及贸易与生产网络发生根本性及全球性变化的情况下,东亚地区如何继续保持弹性及增长动力。

报告称,“制造业出口”战略在过去数十年支撑了东亚经济增长,但目前全球在贸易和生产网络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局,也面临着科技进步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全球价值链一方面使东亚区域整体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作为区域生产基地方面更具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全球价值链也会放大近期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对供应链的影响。

而技术对于“制造业出口”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制造业技术升级和自动化意味着制造业将不再像以往那样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得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潜在新引擎。

基于上述分析,许和意建议,为应对未来挑战,东亚应采取措施利用区内需求、技术革新和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使得各经济体和整个区域的经济保持韧性。对于东亚单个经济体来说,他建议通过经济增长多元化(包括通过不断增长的服务部门)来保持经济韧性。

“要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服务部门需要精准的政策体系,东亚地区应检讨为了促进制造部门发展而可能不利于服务部门的政策,去除服务业的一些管制,使其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而技术进步也利于减少既得利益的阻碍。”他称。

许和意并称,由于人力资本和熟练劳动力与服务业中最高增值部分密切相关,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支持性的劳动和移民政策来利用东亚地区的人力资源。现代技术和自动化对非熟练就业构成挑战,这必须通过综合措施加以应对,包括提升劳动力素质及实施必要的教育政策。

寇宗来称,技术和全球化曾经使得世界越来越平,但如今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崎岖不平,未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贸易的互补性或互利性可能在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张文朗也称,在改革红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再联系中美关系、增长质量、科技金融等,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必须要依靠科技。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是由东盟十国和中日韩共同发起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总部位于新加坡,宗旨是致力于维护区域经济和金融稳定。 AMRO职能包括对成员开展宏观经济监测,支持区域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的运行以及对成员提供技术援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