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政政策如何“积极”?机构人士这么看

第一财经 2018-07-17 22:03:56

责编:李燕华

徐忠发文章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财政系统人士发文回应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对此,多位分析师都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相互配合。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题为《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文章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随后,一篇由财政系统人士“青尺”所著的的文章,对徐忠的观点作出了一些回应。文中称,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举债安排的支出与通过财政收入安排的支出都是掏出真金白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紧密配合,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制定政策和确定力度等。

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稳增长作用,券商机构们也有自己的观点,整理如下:

中信证券:通胀预期前提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配合以实现稳增长

中信证券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扩张时都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强相关关系得到经济学家的一致认同,但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经常被忽视,实际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且有滞后性。若稳增长完全靠放松货币则可能明显推升通胀,更好的方案是货币与财政政策配合。

国君宏观:货币和财政需要更加配合,切合点在适度“表内”扩张

国君宏观认为,我国政策框架思路比较清晰,货币方面,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对冲宏观审慎收紧;财政方面:“堵后门、开前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但在总量上仍然倾向积极。但政策意图明显受阻,关键是信用风险问题。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决定了无论是财政,还是金融,“表外”的大扩张的老路不会走,即在财政方面,不会大搞平台隐形负债,在金融方面,不会对大搞影子银行无动于衷。

但货币和财政无疑需要更加配合,配合的切合点就是适度“表内”扩张:财政方面,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表内财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来支持消费——如养老、医疗、生态旅游、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和重点基建工程项目。同时,货币方面,定向降准1-2次,银行表内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另外,政府也可能考虑新一轮地方融资平台债的置换,并辅以地方政府融资的全面监管文件出台来解决债务置换所引发的道德风险。

国君固收:政策相爱相杀,不确定性提升利好利率

国君固收在研报中称,央行和财政部“隔空喊话”,站在央行的角度,货币政策已经遇到瓶颈:货币政策宽松效果显著,但仍然不能解决微观主体的风险偏好问题,定向宽松下民营经济仍然融资难,表内信贷独木难支,难以完全对冲非标、票据和债融的缺口。既然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求助于财政政策的转向。但财政政策也处于两难的局面。

国君固收表示,本次政策对冲将有不同以往的节奏,多重的目标之下,对冲政策更有可能是“相机抉择”而非“一步到位”。本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之际,目前经济下行的矛盾积累有限,综合多方面考量,财政发力也大概率集中在中央财政及其直接支持的重点项目层面。6月金融数据也显示,目前信贷独木难支,无法有效对冲债市、非标、票据的融资收缩。宽松而平稳的资金面下,政策信号只会影响节奏,不会改变长端利率下行的趋势。

邓海清:积极财政正道是“减税、减税、再减税!”

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海清FICC频道认为,在“严监管+紧信用+紧财政”的政策组合下,“信用紧缩”问题持续发酵,信用紧缩导致经济“失速风险”或已初见端倪,央行货币政策亟需采取“宽货币”进行合理对冲,且在2018年中国贸易顺差逐渐收窄的情况下,“持续性降准”是对冲外汇占款流动性的占优策略。同时,海清FICC频道认为,财政政策确实应当更加积极,但是应当采用“减税”而非扩大财政支出的方式。 此外,海清FICC频道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从来没有“宽信用+宽财政+紧货币”稳增长的先例,“宽信用+宽财政”的货币政策搭配一定是“宽货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当前情况下财政政策操作空间确实更大

唐建伟认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各有侧重。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在:“促内需、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间找到平衡,光靠财政或者货币政策任何一种政策都无法达成。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紧密配合,协调制定政策和确定推进力度。从政策操作空间而言,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积极财政政策的调节空间更大一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