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政政策是否积极?官员学者讨论升温

第一财经APP 2018-07-17 21:11:58

作者:陈益刊    责编:刘展超

财政部表示,今年以来有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对于财政政策是否积极,相关部门人士有不同看法。

在13日财政部召开的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陈新华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财政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措并举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恰巧在同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称,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

央行官员公开评议财政政策引发不少政学两界人士讨论。

徐忠认为,财政政策不够积极反映在今年财政赤字率2.6%,与去年3%相比是紧缩。即使按照一些财政专家所测算的,实际赤字率可能达到3%,那也不是积极的。因为对地方债务控制后,总的财政政策不可能积极。

财政赤字率是衡量财政政策是否积极的重要指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将财政赤字率从上一年的3%降至2.6%,财政赤字规模为2.38万亿元,与上一年持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调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冯俏彬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财政政策不积极的说法站不住脚。衡量财政政策是否积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扩大财政赤字,虽然今年财政赤字率下降了,但财政赤字规模与去年持平,并没有减少。目前防风险下,赤字率下调也是债务可持续的要求,防控财政风险。减税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近些年减税力度是有目共睹。

国务院数据显示,近五年减税降费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3万亿元,今年减税降费目标将超1万亿元。

徐忠认为,目前减税政策不少,但由于税收征管加强等原因,企业和居民获得感少,甚至有企业税负上升。这也是他认为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的一个现象。

冯俏彬认为这一现象确实值得关注,但不能因此否认减税方面的努力。

事实上,今年减税规模预估为8000亿元,而减税政策将集中在下半年发力。比如减税政策中力度最大的增值税相关政策,其中降低税率(即17%和11%两档税率分别降至16%和10%)政策实施时间是5月1日,体现在税收上是6月份。另一大减税举措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已经公布,顺利的话将在10月1日推出。

减税数据也体现在后期。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4.4%,但6月份这一增速跌至个位数的8%。

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娄洪表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减税降费政策更多在下半年体现。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

徐忠认为当前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的另一个现象,是财政支出效率不高。各级政府的国库存款有四、五万亿,各级政府一边存钱一边借钱很不合理。

这一问题也被财政部注意到。财政部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地方政府科学安排发行债券时要统筹资金需求与库款充裕程度。

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体现。在上述发布会上,陈新华介绍,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已完成预算的53.2%,比序时进度快3.2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进度已经较快的基础上又加快0.1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评价财政政策是否积极,还取决于如何认识积极财政的政策内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8)》发布会上表示,过去是从需求管理角度来理解积极财政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就是扩展性的财政政策,扩展到什么程度,就积极到什么程度。他认为这种看法已经过时了。因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总量的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现在不是说面多了需要加水,把积极财政政策渐渐理解成扩展性的财政政策,有失偏颇。

“现在我们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更多地增强财政政策的预见性、前瞻性,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注入确定性,从而得到确定性。所以积极的内涵跟过去比,已经不一样。”刘尚希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