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网首页同乐坊社区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连续发表评论批判郭德纲,称其作品为糟粕,并把郭德纲本人列为“三俗”代表人物。北京电视台停播了所有和郭德纲有关的节目,其音像、图书制品也在北京所有音像店和书店下架。随后又传出德云社9日起将停止所有小剧场演出,内部整顿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都是因为北京广电总局下达了“封杀令”。

郭德纲不该被公权力封杀

  • 封杀以“反三俗”为由 站不住脚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连续发表评论批判郭德纲,称其作品为糟粕,并把郭德纲本人列为“三俗”(庸俗 低俗 媚俗)代表人物。

  • 大众有没有喜欢“三俗”作品的权力?

    现代社会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少数人权益,少数人在不违法且没有触犯他人前提下,喜欢什么,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央视评论员自以为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干涉践踏少数人的权利,早晚也同样会被另外一群“多数人”当成“少数人”。毕竟,没有人在任何问题上能取得完全的一致意见。

 
  • 评判“俗不俗” 由谁说了算?

    昔日名噪一时的相声大师,一夜间就被扣上了“三俗代表“的帽子,其所有作品从北京的电视台,音像店,书架消失。既然这些是合法出版物,谁又有权力让他们消失呢?若这些作品真是糟粕那民众自然不会去买,”糟粕“也自然会从市场中消失,何须公权力来强行介入呢?

  • “全面封杀”堪比“株连九族”

    因为郭德纲骂人,不认错,就否定其整个人,禁他的书,禁他的演出,对其下全面的封杀令。这完全是一种恐怖的株连和清洗思维。

  • 人品不好=作品也不好?

    郭德纲骂了人,只需要为他的不当的言论承担有限责任。即使要批判其人,也只应该质疑其人品,而不应涉及其相声和作品,毕竟他的相声在市场上是受欢迎的,也是无辜的,并没有违反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没有宣扬不健康的东西和违反法律。

 
  • 弟子->师傅->作品->单位->事业

    这样由弟子株连到师傅,由个人株连到他的作品,由作品株连到他的单位,由单位株连到他整个事业,并将其错误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和连锁的严惩,一人犯错一人当,不应牵连之外的人;罪责相符,多大的错就受到相应大的惩罚。

  • 封杀措施毫无法律依据

    此次事件是整个北京媒体对郭德纲进行封杀,将其所有书籍和音像产品下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背后有政府部门指令的介入。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其他的北京媒体还有书店,是出于打抱不平,主动的站在电视台的一边,一起教训一下郭德纲的。

     

  • 一系列行动无法可依

    若郭德纲出版物违反了法律,经依法鉴定后,可将其下架;如果郭德纲的德云社有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封杀”也是一样,要拿出法律依据。可在上周末北京几个部门连续的行动中,没有听到有关部门对这一系列行动的半句解释。

 
  • 公权力不该偏袒任何一方

    这起事件,是郭德纲与北京台的纠纷。这时候,公权力是不适宜偏向于任何一方的,而应依法行事,依法作出公平的判决。要知道,出版部门、文化部门和广电部门不是北京台的私器,而是每一个公民纳税供养的公共部门。

郭德纲本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 郭德纲已经失去了相当一部分支持者

    他的弟子打人肯定不对,他的博文毒骂也是错上加错,可是,郭德纲已经为他的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弟子被拘并罚款,舆论严厉的谴责,两元老宣布退出,部分网友抵制他的相声。他犯的并非是万恶不赦之罪,对于其护短和骂人,这样的惩罚已经不轻了。

最终,票房还有舆论口碑可以见真章。如果观众流失、口碑打折,自然也会减少广告商的青睐,最后损失的自然是郭德纲的口袋。

慎用公权力

  • 郭德纲事件已从最初的简单纠纷转变成是一个强大的体制在教训一个个体,虽然这个个体看上去很牛,但是在权力面前仍然不堪一击,因为这个权力可以让这个个体从公众的眼前突然消失,连发声的渠道都没有。就像韩寒说的,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权力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一切都无迹可寻。只是希望这些有权的人,善待自己权力。

今天,权力很轻松就封杀了郭德纲。明天,又会轮到谁呢?

 

第一财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905106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