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拜登时代”,美国经贸政策将如何变化?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1-01-21 12:53:22

责编:李瑶

举报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宣誓就职,自此,美国开启“拜登时代”。新官上任,拜登的“三把火”怎么烧?美国社会的分裂如何弥合?刺激计划持续加码,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做客演播室,共同关注这一话题。

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烧?

Q:如果按先后顺序排一个任务清单,拜登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崔洪建:拜登政府的目标是要短期内稳定美国社会、安定人心,同时要让美国和国际社会看到信心。但是他的困难在于短期和长期之间怎么进行协调和平衡。比如说,他短期内推出比特朗普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等,但长期来看,未来是否足以赢得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心,尤其在市场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

张建平:他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控制疫情,恢复美国的经济。现在疫情在美洲、欧洲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只要疫情不能控制,经济就没有办法回归到正常状态,政府就需要不断提出纾困计划,这是不可持续的。另外,如何消除美国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及种族之间的冲突,让美国社会能够回归一个正常的状态。第三,美国要回到巴黎气候协定,民主党是有所作为的。第四,美国民主党支持经济全球化,也支持区域合作,如何能够在WTO中发挥正常作用,在亚太合作进程中扮演积极角色,将是拜登政府面临的新问题。

1.9万亿美元纾困计划释放哪些信号?

Q:拜登政府即将要启动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长期和短期来看,是否足够解决问题?

崔洪建:从经济上来说,1.9万亿相对美国GDP总额来说,是一个巨量的财政手段的释放。这1.9万亿的用途是什么?第一,显示拜登政府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投入,因为其中4000亿美元是直接投入抗疫用途。剩余的约1.5万亿美元,则是为了解决由于疫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应对美国现在出现的社会分裂的状况。另一方面,拜登通过这些经济补贴,进一步把经济政策整合起来。比如说补到中小企业、地方政府的这部分资金,未来会有一个强烈的政策导向,把美国的经济调整、产业变化体现出来。所以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不完全是一个被动的防御,实际上是“以守代攻”的态势。以短期的输血来为重振经济打一个基础。

如何弥合美国社会的分裂?

Q:拜登上任后,如何解决美国社会的分裂问题?

张建平:拜登政府上任后必须通过税收等政策的修正,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去进行调整来抚慰人心。最关键的,一定是要通过科学的、严格的防疫抗疫以及经济恢复正常,只有这样,居民才能有收入,经济、社会才能可持续运行下去。

刺激计划持续加码,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Q:不断加码的财政政策,为全球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崔洪建:1.9万亿美元对拜登政府来说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释放后,在美国市场,尤其是投资、金融领域,是存在吸引力的。比如说国际投资的涌入,包括美国原本的投资,产业成本的下降等,一定程度上会给拜登政府带来收益。但是不排除拜登有“投石问路”的可能性。比如说1.9万亿美元投入后,视市场的反应、其他经济体的反应,美国资本市场流动的情况等,再具体地进行调整。

拜登将推出“劫富济贫”的税收政策?

Q:拜登政府对企业和富人加税的政策,会完全推翻特朗普时期的减税政策吗?

崔洪建:拜登的税收政策设计相对复杂,一方面会按照民主党的传统做法,对高收入阶层征税,但同时他对中下阶层减税,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搭配,核心是在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社会分配的公正之间找平衡。

张建平:效率和公平问题,是经济学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民主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关注社会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通过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和社会公平政策均衡、协调地去促进经济发展,是拜登应该着力的方向。

美国制造业回流还有机会吗?

Q:拜登的经济、税收政策,会不会致使产业链大规模回流到美国?

崔洪建:制造业回流美国,不仅涉及到美国政府每年能从制造业上增加多少税收,而且还涉及到美国的政治结构问题,比如说,能够缓解美国“铁锈地带”的就业,稳定美国社会,减小社会的分裂等。这种政治上的考虑,拜登政府会继续下去。另外,比如说鼓励创新,继续保持高科技产业的技术优势等方面,拜登的政策信号更明确。

张建平:让制造业回去美国非常难实现,因为在美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也很难找到制造业上下游关联配套的这些行业。特朗普政府期间曾有人提出,考虑给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但真正愿意回美国的企业有多少呢?美国驻中国的企业商会调查显示,80%的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发展得更好。这是因为产业转移是有经济规律的,在全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从要素成本比较高的国家或者地区向要素成本、综合成本比较低,企业能获得盈利空间的发展中国家去转移。未来,民主党肯定会继续吸收制造业回到美国,但前提是能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生存环境。

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出品

编导 官悦

主编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