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邢自强:信心比黄金重要 接续政策要继续加大力度 | 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2022-08-28 11:05:28

作者:梁相宜    责编:许欣然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增长和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不是通胀。
举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国常会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与上一次相比,本次的一揽子政策更加有的放矢和聚焦:财政和基建依旧是主要抓手,对于地产的支持态度更加明确。

“企业不敢投居民不敢花”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一系列接续政策对稳增长的意义何在?通过本轮降息,房贷利率理论上达到历史低点,房地产能否软着陆?国内流动性和“便宜钱”并不缺乏,降息意义到底在哪儿?海外加息,国内CPI随猪周期上行,货币政策空间多大?作为稳增长抓手,财政政策还有多大空间?如何进一步盘活专项债存量限额?稳经济政策接续出台,对大类资产有何影响?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

邢自强的主要观点:

“企业敢投 居民敢花”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

信心更重要政策要接续并加大力度

仅靠货币政策很难解决房地产预期转弱问题

需要综合施策确保房地产软着陆

信心修复后资金空转局面将得到改善

国内核心矛盾还是增长和需求不足问题

货币政策并未受太多掣肘

财政政策仍然有加大辅助经济的空间

盘活万亿存量专项债限额至关重要加快项目审批

“企业敢投 居民敢花”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

第一财经:我们对你最近的发布的一篇研报印象深刻,你在研报当中说,目前中国面临了一个“企业不敢投,居民不敢花”的问题,如果未来不加以抑制的话,可能会对国内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邢自强:这更多的是一种警示,就是假设现在经济向下的一些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缓解,那么可能对企业不敢投,居民不敢花的这种影响会更加持续,使得未来经济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一些。

但是具体而言的话,我觉得最近也看到了决策层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试图扭转这个局面。尤其是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不管是从财政公共开支,对基础建设,对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消费的一些纾困,还是对房地产相关的一些比如说怎么去把潜在的烂尾楼盘给完成,有些新的贷款的安排,我想这些政策都是在积极探索,来做到能够舒缓目前出现的局面。

信心更重要政策要接续并加大力度

第一财经:刚才你也提到了这个24号的国常会包括前一阵我们看到LPR、MLF和OMO都有一定的调降。叠加这些政策,你认为已经达到了力挽狂澜的效果了么?

邢自强:应该说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你提到的国常会实际上5月底的那次推出的是33项政策,这次又推出了19项后续的。如果把这些数量金额加总起来,确实也不少了,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信心,怎么让信心能够恢复。

现在看到的一些局面,还是在公共开支领域多了一些资金可以做到,在可能企业不敢投的时候,政府引导一些公共的基建投资能够起来。其次就是在老百姓的领域也多了很多的给企业纾困,给大家的家电、汽车的消费提供一些支持,这些方向都是非常好的,但后续可能要力度进一步的加大。

毕竟现在我们看到房地产的下行给各行各业带来的一些传导效应还在体现。再叠加过去一年多支持经济的出口因素,可能也会随着海外经济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出口会回落。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前的政策力度,尽管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不断加大的迹象,可能还是要进一步保持路径,进一步去做到力度去加大。

仅靠货币政策很难解决房地产预期转弱问题

需要综合施策确保房地产软着陆

第一财经:这次降息之后,我们看到房贷利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理论上历史的低位了,是否实质性地去解决房地产行业现状面临的困难?

邢自强:你提到的货币政策,我觉得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从降息到各方面的对银行贷款有利的这种支持,但是房地产现在遇到的情况可能不能光靠货币政策一家就可以解决的。

毕竟我们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房地产的上升期,那么现在不管是随着人口等基本面因素的变化,还是随着我们对去杠杆等因素的重视,那么房地产过去两年经历了一个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从过去的一直向上的周期开始进入下行,在下行的过程中怎么处理得更好,让它实现一个软着陆,不对就业,不对金融风险产生更大的传导是当务之急。

所以尽管我们看到了按揭利率在下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让当前大家对于房地产的预期不断转弱的局面被打破?所以我觉得你提到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有用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所有政策的协调配合,比如说现在一些还没有出风险、还算质地比较优良的房企,但是对他们的流动性,我们能不能给予非常清晰无误的无条件的支持,而且要跟时间赛跑,让这个政策不断的出台。而对已经出险的房企,现在大家谈论的不能按时交房烂尾等等问题,是不是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去注资,让这些项目能够完成?这些因素可能都超越了简单的货币政策一项,需要各个部门各项政策都来协调与时间赛跑,最后做到一个房地产的软着陆。

信心修复后资金空转局面将得到改善

第一财经:但是现在市场上也有声音认为,其实现在国内并不缺流动性,也不缺便宜钱,可能货币政策的效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明显,你怎么来看这种判断?

邢自强:我想大家经常提到一个存不存在的资金空转,比如说过去两年多,我们经历了疫情的反反复复,刚才提到的房地产下行,它影响了上游和下游行业的一些投资就业等等,但这些因素如果能逐步地得到一些舒缓、修正,最后大家的信心能够重塑,刚才提到的资金空转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同样房地产刚才提到的与时间赛跑的各项政策不断地出炉,不管是对还没有出风险的这种房企的一种比较明确的流动性的支撑,还是对已经有一些问题的烂尾房的一些支撑让它完工,这样能重塑购房者对房企对交付的信心,最终可能到了今年底,明年上半年,我觉得还是有希望这种空转的局面得到缓解,资金流更多涌向实实在在的私人部门的需求。

国内核心矛盾还是增长和需求不足问题

货币政策并未受太多掣肘

第一财经:我们非常关注货币政策接下来的实施空间,海外主要经济体在紧缩,能就会对我们有一定的掣肘。下半年国内,猪周期引起的CPI可能会有一个上行的压力,叠加了海内外两方面的压力,您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继续支撑实体经济的空间还大吗?

邢自强:总的来讲,海外问题是通胀,但这是有特殊原因的。他们过去两年多刺激力度过度了,但是反过来咱们看中国,我们过去两年多没有采取过度的刺激。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增长和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不是通胀。

您提到了猪肉价格,但是去掉一些食品价格的周期波动之外,实际上现在核心通胀就是说服务业的价格很难上涨,因为大家需求确实不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每个国家的政策它都是以我为主。海外它必须为了抑制通胀,不断地加息,甚至带来的代价可能是一些技术性的经济衰退,比如说欧美都有这个可能。但是对中国来讲,现在我们已经面临了企业不敢投,居民不敢花一种相对比较低迷的经济走势的情况下,主要矛盾还是刺激需求,所以我并不觉得对我们的货币或者其他方面的宽松政策会产生太大的掣肘。

当然您提到的有一个侧面,可能就是大家也关心海外在加息,中国如果是降息或者宽松,资金流怎么样?我们研究这么久的全球资本在各个方面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配置,发现可能背后大家最看重的还是对未来的增长预期,所以短期的利差它当然也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反而增强了大家对中长期经济能够回到正轨的信心,反而使得这种资金外流的局面会减少。所以我觉得对中国政策的掣肘并不多。

财政政策仍然有加大辅助经济的空间

第一财经:刚才说了货币政策的空间,财政政策还有多大的空间?

邢自强:对,讲到财政政策确实可能还是有进一步的空间。因为中国总体来讲,政府的信用是非常强的,主权债务也是比较小的,哪怕加上地方政府,甚至一些隐性债务在内,中国的主权债务占GDP的比例在全球并不算高。所以财政政策还有进一步加大辅助的力度,特别是市场曾经翘首企盼的一些直接针对老百姓的辅助。直接针对企业的补贴,消费券,或者是减税,或者给企业这块,企业要保持雇员给你一些工资方面的补贴。这些可能都能取得比较好的乘数效应,是现在既要稳增长,又要防住疫情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权衡之举。

当然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还是有一种思路的惯性,觉得主要还是要通过增加基建开支的角度来稳增长,那也是有空间的。你看国常会提到的用好专项债的限额,据我们估算,如果说按专项债的限额来算,现在可能还有1.5万亿人民币左右的继续增加发债的空间,来弥补当前公共开支不足的局面,所以我觉得财政政策也有进一步加大辅助力度的空间。

盘活万亿存量专项债限额至关重要加快项目审批

第一财经:上一次国常会和这次国常会都提到了盘活万亿存量的专项债,我们都知道今年的专项债在6月底已经发完了,很大的可能性是明年的会提前发,但市场预计可能也是在四季度,所以三季度会成为一个空窗期,也就是这个时候如何盘活这万亿的专项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您看来怎么来去实施这个过程?

邢自强:对,讲到盘活专项债,这肯定也是跟我们经济经历了过去很多年的一个转型,我们的基础建设相对也是建设的比较完备,再找到新的项目,好的投资回报率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但我想最近的政治局会议还是给这方面做出了很多明确的指引,就是在考虑专项债投向的方向、项目,更多的考虑它对全国经济,甚至社会面上的一个正的外部性,而不是单纯看这个项目本身的经营现金流。

所以有一些可能有利于功在千秋的项目,比如说新能源的转型,它哪怕是在短期创造的流动性没那么强,但可能从对全国产生的外溢效应还是值得去投的。所以我相信从这个层面还是能找到甄别出来一些领域,加快项目的审批。

第一财经:对于大类资产来说,这种重磅的稳经济政策,包括有这种系统性的接续政策肯定是一个好事。所以你怎么来看接下来资本市场表现?

邢自强:我想刚才提到的几个因素,随着政策不断的出炉,力度不断加大,信号不断增强,逐渐地传导到实体经济,经济可能是有望在经历了今年下半年,在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增长的基础上,在明年迎来一些柳暗花明,进一步的复苏的局面。我觉得对市场投资者还是做好了很好的一些先行的启示。

文章作者

相关视频
14'53''

罗志恒:财政政策加力 十万亿财政“子弹”为全年经济托底丨首席对策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中央赤字占比达近年最高水平,中央加杠杆力度明显;政策应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增强企业信心和预期。

03-16 09:52
11'27''

徐高:“先立后破”重点是对“破”的方面更加审慎丨首席对策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今年5%的目标更加进取,预计会有积极稳增长政策出台;新质生产力并不仅指高科技行业,传统行业也能焕发青春。

首席对策
03-10 14:01
11'51''

沈明高:把数字技术当作通用技术 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丨首席对策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表示,注册制之下应该是让更多的企业上市,特别是小市值企业上市,小市值企业通过上市以后能够规范化、透明化,使得并购大大加快,帮助了已上市的企业里面的整合,使得企业的规模做大。

02-24 00:16
14'48''

需求端应放尽放 不用过于担心放开后房价大涨丨首席对策

近期,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相继发声或者出台政策,内容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及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等。哪些最具亮点?哪些值得期待?哪些有进一步细化?

02-04 00:59
16'21''

补库存周期叠加 鲁政委:TMT行业景气回升有望带动出口丨首席对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24年,相对于2023年的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最惊艳的将会是出口。

01-19 22: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