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232/301调查听证亲历:特朗普贸易思维已跟不上时代

第一财经APP 2018-08-01 23:30:47

作者:冯迪凡    责编:应民吾

美国政府最重点关注的是:加征关税之后有没有替代?究其原因,是美国消费者恐怕没有什么腾挪空间。

特朗普政府想凭一己之力,逆全球化而动,到底行不行得通?

很可惜,至少在“232调查”和“301调查”的两次听证会上,他们都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

以“232调查”为例,在7月19日美商务部召开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32调查”听证会上,共有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的44个利益相关方发言,其中43家都表示反对加征汽车进口关税,唯一赞同的是代表美国汽车工人利益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

“几乎所有行业,整车、零部件、经销商、汽车维护行业等(利益攸关方)全部都反对增税。”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蔡开明律师刚从美国归来。作为中方律师,他全程代理中国国际商会——代表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应对本次“232”调查。他将听证的详情向第一财经记者和盘托出。在他看来,“有一定机会是不征税的”。

不过不可预期的,始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为:在此前的同类型谈判中,可以看到特朗普决策上的反复。蔡开明预判,不排除在这个案子上增税,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增税的可能性。

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在佛州坦帕出席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造势活动。来源:路透

进口汽车危害美国家安全?难找证据

美国商务部并未收到企业申请,而是自行开展了针对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232调查”:美商务部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授权,评估上述进口产品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特朗普责成美国商务部在2019年2月中旬之前完成上述调查。

同样在此次“232调查”中代表中国国际商会进行抗辩工作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磊律师指出,“232调查”的立法原意要追溯到1955年,彼时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的目的是要求总统在进行关税减让时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而不能光考虑经济因素。

孙磊所指的是1955年《贸易协定延长法》(Trade Agreements Extension Act of 1955),彼时美国国会将第232节项下权力授予总统。

这意味着美国总统不只在减税的时候考虑国家安全,同时国会也授权总统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保护国家安全。孙磊表示,具体到此次汽车税“232调查”上,美方并不要考虑的是国内汽车产业有没有提出232调查申请,以及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现状是否由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导致,关键是要在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和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不过,据目前的形势,美国政府虽然将此次调查同国家安全挂钩,却并不一定找到了确凿的案例或证据。

7月,美商务部向在美的多家车企发放了一份长达34页的调查问卷,要求车企披露涉及财务预算、供应链、至2020年商业发展规划甚至供应商名单及其所在地等大量敏感信息。上述调查问卷还希望各车企回答一个问题,即为何要将工厂选址在美国本土以外。

有美国车企吐槽称,这些信息比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的文件还要来得全。

这一问卷让许多在美车企感到啼笑皆非。

一方面,在宣布进行针对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232调查”时,美商务部一口咬定数十年以来,美国进口汽车的形势已经侵蚀了美汽车工业,并达到了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程度;另一方面,却又在调查开始之后,反过来要车企向上提供细致数据。这不禁令人质疑,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伤害美国国家安全”的研判又是如何做出的?

作为代表在美外国车企的游说组织,全球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博兹拉(John Bozzella)亦指出,这样的调查让美商务部的“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说法不成立。

博兹拉进一步表示,美国政府始终没有找到能证明进口汽车对美经济或汽车行业存在威胁的具体案例,以上调查问卷行为就是他们在寻找案例。

中方核心诉求:中止或者被排除在外

7月19日的听证会从8:30持续到17:30。如前所述,最终在听证会上共有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的44个利益相关方发言,其中43家反对,认为汽车及零部件属于典型的民用产品,发起所谓的“国家安全调查”缺乏正当理由,不符合美国汽车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此次中国国际商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产业界参加了听证会。此外,当天上午,有中国人在美投资的企业发言,下午则有一位教授作为学者发言。

蔡开明表示,上午全部是一些行业组织,且主要是美国的行业组织在发言,下午是各国大使和部长,以及一些外国的行业组织发言。譬如,韩国就派出了韩国的驻美大使、经济部副部长,以及现代汽车的代表参会。

在被问及我方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时,蔡开明说:“中止或者被排除(在汽车关税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欧盟达成了一定协议,特朗普政府仍在推进汽车关税调查。

蔡开明则指出,目前有一定机会是不征税的。“我们认为有机会的原因之一是,有140多个国会议员给美国商务部长写信反对,让他考虑增税对美国汽车产业的负面影响;同时美国主流的协会也联合发声反对征税,这表明了行业的态度和国会议员的态度。美方政府不可能不考虑。”

不过也要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蔡开明表示,看到了特朗普政府在此前类似谈判中决策上出现的反复性,所以不排除最终仍会增税,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征税——即与钢铝关税一样,对一些国家进行豁免,但对另一些国家增税。

在美国本土设汽车工厂的部分车企

同时,特朗普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上述行业的利益,还可能将此汽车关税作为筹码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蔡开明补充道,因此不排除他会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措施。

考虑到欧美联合声明,蔡开明和孙磊均认为,在美国232汽车税中,“欧盟脱身情况比较大。”

但是,孙磊认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特朗普联合声明的原文里,涉及汽车232调查的内容只有一处,就是工业品0关税谈判不包括汽车。这起码说明,美欧目前还没有就汽车232达成一致。

而在接下来的几个大国中,尚不知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能否将立场协调一致,继续和美国进行积极抗辩。蔡开明指出,美国估计也会分化瓦解这一阵营,可能之一就包括与日本在双边贸易协定上寻求突破。

的确如此。例如,目前加拿大方面对于韩国将如何反应就心存忧虑。此前韩国在钢铝关税问题上接受了美方开出的钢铁出口配额换取豁免的条件,但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家则选择了对等关税报复。此次加拿大也担心韩国还会接受类似的豁免条件,从而令韩国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具有额外的竞争优势。

蔡开明还表示,汽车行业的很大特点在于,其产业链和市场布局都是全球化的,这种全球化基于企业自己成本的最优化需求,将不同产业链环节放在最优化地区生产,这种布局打破任何一个环,都会对整个行业、对成本造成影响。

“现在对其征税,如果要在其他地方再设产业线、生产零部件是需要周期的,不是说今天这里拆了明天去哪里建就能建好。这需要两到三年的周期。”

他说:“特朗普的思维是传统商人思维,但是他没有看到世界在全球化贸易中已经发生变化。”

在“301调查”听证会上苦寻替代国

在接下来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就“301调查”结果拟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来自美国化工、电子、太阳能等行业的代表更是压倒性地反对加征关税的行为。

以第一天的8组61位代表发言为例,其中仅有6人在发言中赞同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行为。

正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这种征税行为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正在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引发全球市场动荡,还将波及全球更多无辜的跨国公司、一般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不但无助,还将有损于美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

而美国企业则用翔实的数据,为美政府上了一节生动的“全球价值链”之课。

美政府“最重点关注的是哪些产品确实不该征,征了之后有没有替代。”孙磊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其所有的问题都是关于‘有没有替代?’你说不该征,那有没有替代的?如果没有替代要如何处理。都是这个逻辑。”

孙磊表示,实际上美商务部在选择征税的(货品)税号时有两个原则:第一,可替代性强;第二,对国内产业直接的消费影响要小。在这个过程中,美商务部也一直在征求公众意见。

不过,蔡开明和孙磊均指出,如果说对500亿美元产品征税,还不会太快地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显现;在2000亿美元的征税单中,就恐怕没有什么腾挪空间了。

在8月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称,有报道说,美方计划于1日晚些时候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5%。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中方在中美经贸问题的立场是非常坚定、明确的,没有改变。美方的施压和讹诈不会起作用。如果美方采取进一步升级举动,中方必然会予以反制,坚决维护正当合法权益。

(实习记者林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