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财政收入高增长引来减税降费落地的质疑,随着主要减税政策在下半年发力,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
财政部公布的7月财政收支情况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61亿元,同比增长6.1%。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收入保持个位数增速。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91亿元,同比增长10%。
财政部解释,1-7月累计收入增幅比上半年放缓0.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增值税税率下调,以及7月份办理部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返还等减税降费政策影响。
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是今年减税的主力军。
此前国务院明确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随着这一减税政策实施近3个多月,减税效应加速释放。
另外,国务院要求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这意味着千亿级减税政策在近几个月内尽快落地,减轻这些行业的企业负担。
受增值税减税政策影响,今年1~7月国内增值税收入3890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半年降低近2个百分点。
降费政策效应也在扩大。今年前7个月非税收入14082亿元,同比下降13.4%。其中7月单月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1.8%。
国内第三大税种个人所得税前7个月收入达到9225亿元,同比增长20.6%。如果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能在今年10月1日如期实施,个税减税效应也会在年内显现。
房地产相关收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前7个月,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累计超过1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突破了4万亿元。
具体来看,前7个月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减不一。其中契税3412亿元,同比增长16.5%;土地增值税3713亿元,同比增长13.5%;房产税1774亿元,同比增长7.5%;城镇土地使用税1586亿元,同比下降0.8%;耕地占用税842亿元,同比下降30.7%。
前7个月,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1548亿元,同比增长35.1%。增速较上半年有了明显下滑。
在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速同时,财政支出保持个位数增速。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53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9.8%,同比增长7.3%。
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速高于平均增速。基础设施类支出维持低增速,其中城乡社区、农林水支出增速不超过5%,交通运输支出甚至同比下滑1.9%。
此外,1-7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3223亿元,同比增长33.2%。
下半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大概率延续增长,具体到第三季度或将有起伏,要密切关注,财政政策适时加力。
全面释放财政政策效力,还需着力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同时,做好政策储备,必要时及时出台增量政策,保障下半年财政支出强度。
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9万亿元。
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支出更加给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治本之策是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渐向所有合法市场主体开放,让信息在政府采购市场有效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