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发布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1%(按可比口径计算,考虑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增强、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等因素影响),增速比1-6月份低0.1个百分点。
其中,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51.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6月份放缓3.8个百分点。
7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2.63元,同比下降0.38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5元,同比下降0.35元。
杠杆率继续降低,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4%,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撰文分析,总体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利润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收窄、购进价格涨幅扩大影响,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比6月份略有回落。
中资国信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后成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营业收入累计同比持平于前值的情况下,7月营业成本累计同比上行0.1个百分点,是7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行的主因。
郑后成分析,从营业成本看,7月营业成本累计同比为9.6%,较前值上行0.1个百分点,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 84.45元,环比上升0.0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 8.18 元,环比增加 0.03元。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PPI同比下行的情况下,7月PPIRM同比上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工业企业营业成本累计同比。
关于接下来工业利润走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通胀向下游的传导,预计工业企业营业成本面临上行的压力,但是在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引导下,预计上行压力有限。综合看,年内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大概率下行,但是依旧有望维持在10%-15%区间。
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上游行业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环比小幅下滑,总体仍呈现“上暖下冷”的格局,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上游采矿业行业的拉动,而受到上游供给成本的挤压,下游制造行业利润增速仍涨少跌多。
郑后成分析,从三大部类看,采矿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依旧较高,而制造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依旧较低,是7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行的主要拖累项。
1-7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366.7亿元,同比增长53.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3084.4亿元,增长1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587亿元,增长17.8%。
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石油、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1-7月份,石油新增利润1145.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比重为20.1%;钢铁1139.5亿元,占20%;建材797.5亿元,占14%;化工721.1亿元,占12.6%。这些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66.6%。
刘哲表示,当期利润是下一期投资的基础,下游高投资的制造业利润持续低增长,对下期投资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从利润构成看,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下拉1-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工信部制定印发《意见》,旨在强化制造业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制造业计量应用赋能,推进制造业计量创新升级,提出14项重点任务。
盘面上,IP经济、创新药、AI应用、新消费、算力、智能驾驶、机器人、光伏、新能源车概念股纷纷回调;石油、军工、黄金、海运板块逆势走强。
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格姆表示,拜登政府去年禁止在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的一半以上地区进行石油和天然气钻探,这超越了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