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Uber获丰田5亿美元投资,估值超700亿美元

第一财经 2018-08-28 12:41:41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在Uber上市前夕,丰田汽车宣布向其投资5亿美元,双方将联合推出自动驾驶车队。丰田投资后,Uber估值重回700亿美元上方,达到720亿美元。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丰田此次注资获得了Uber的一小部分股权。

在Uber上市前夕,丰田汽车宣布向其投资5亿美元,双方将联合推出自动驾驶车队。丰田投资后,Uber估值重回700亿美元上方,达到720亿美元。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丰田此次注资获得了Uber的一小部分股权。不过双方没有公开披露丰田持有Uber的股份比例。

曾考虑出售自动驾驶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月初,丰田汽车向东南亚出行服务平台Grab投资10亿美元,Uber今年3月向Grab出售东南亚业务,并获得其27.5%的股份。而Uber和Grab背后的投资人是软银,软银持有Uber 15%的股份,滴滴在合并了Uber的中国业务后,向其出让17.7%的股份。软银和滴滴也是Grab共同的投资人。

Uber公布最新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尽管收入增长放缓,但公司节省开支的策略成效初现,亏损收窄。截至今年6月底,Uber现金流73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加10亿美元。

Uber在全球多个网约车市场面临高度竞争的情况下,已经大举出售了包括中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的业务。目前,Uber在欧洲和美国等地仍然面临严格的监管。

丰田投资Uber正处于后者自动驾驶业务遭遇关停的时机。Uber正在密集筹备2019年的上市,已有部分股东向Uber施压,要求其出售自动驾驶研发部门。过去三年,Uber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至少达到20亿美元。近期,Uber每天在自动驾驶的研发上都要投入100万至200万美元。

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兼CEO比尔·罗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丰田必须要采取激进的策略,占据自动驾驶领域的赛道。移动出行服务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

罗威同时指出,所有的初创公司和技术的颠覆者在早期都需要通过大量地烧钱投入研发,尽快让新技术规模化。“无人驾驶技术距离商业规模化还有很长的时间,从现在起到技术真正实现的阶段,也是各家企业进行投资和试验的阶段。丰田的投资能够让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更有灵活施展的空间。”罗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今年3月,就曾有消息称,丰田考虑收购Uber的无人驾驶业务。根据协议,丰田和Uber将把自动驾驶技术整合进丰田塞纳商务车。双方计划将于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试点项目。丰田汽车把自动驾驶项目平台命名为“Autono-Maas”,意为移动出行即服务。

此前,Uber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已经表示,并不反对出售自动驾驶业务,但是希望收购方能在自己的网约车平台上运营无人出租车业务,甚至曾为此与谷歌洽谈。丰田的注资也符合Uber的这一诉求。

转型移动服务公司

丰田汽车正在努力转型为一家移动公司。

早在今年年初美国CES期间,丰田就发布了一款纯电动概念车“e-Palette”,可用于交通、商品销售、物流等多种服务,这款车型预计将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进行测试。丰田还表示将在部分丰田和雷克萨斯车型中加入亚马逊助理Alexa的智能语音功能。

丰田目前已经与包括滴滴出行、亚马逊、必胜客、Uber等移动服务伙伴和技术伙伴签约。

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称:“技术在汽车行业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制造汽车,谷歌、苹果甚至Facebook这样的公司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目前走在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最前列的是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不过,诸如通用、戴姆勒、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在迎头赶上。大部分自动驾驶的参与者计划于2019年推出自动驾驶业务。

通用汽车计划到2019年在美国各大城市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通用还投资了Uber在美国的竞争对手、网约车平台Lyft。戴姆勒也联手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博世,宣布将在硅谷地区展开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开道路测试,测试车辆将于明年下半年正式上路。

尽管Uber的网约车平台具有海量用户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汽车行业参与者都希望与Uber平台合作。比如,戴姆勒就将专门开发测试一款移动服务打车App应用,并最终整合到戴姆勒现有的移动出行平台Mytaxi中。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网约车市场规模到2021年将达到近50亿美元。另据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数据,到203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占据整个出租车市场收入的40%,超过汽车销售收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