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能源安全战略,着力破解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有效解决天然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确保国内快速增储上产,供需基本平衡,设施运行安全高效,民生用气保障有力,市场机制进一步理顺,实现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煤改气”以及能源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近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发改委运行快报统计显示,1至7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9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天然气进口量6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5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8%。
《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指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
由于国产气增产较为缓慢,因此进口气在我国天然气供给中的占比近几年明显提升。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920亿方,对外依存度38%。根据测算,2018年我国天然气仍存在92亿方左右的供给缺口,冬季保供形势依然严峻。中信证券看好未来三年(2018-2020年)国内LNG价格,认为储气调峰能力严重不足造成的季节性供需形势紧张在2020年之前难以有效解决。建议关注积极布局LNG进口的上市公司:新奥股份(600803.SH)、中天能源(600856.SH)、广汇能源(600256.SH)以及百川能源(600681.SH)等。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为保障“煤改气”项目的可持续性,中国燃气首创“保供协议”模式,推动政企责任共担,解决管制气资源协调、气价倒挂补贴、居民用气稳定供应等问题。
本次大会既有中国能源企业立足本土实践的创新成果,也有国际同行在技术前沿的探索突破,海内外亦希望借助本次大会谋求更多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机会。
国家管网成立的目的是实现油气运输向第三方公平开放,最终降低国内整体用能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自美国进口油气产品趋势暂难恢复,中国进口能源产品来源的多元化趋势将会持续。
欧盟成员国内部对能源“去俄化”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切断所有能源合作将抬升欧盟用能成本,威胁能源安全。